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1949年新政治协商会议

【答案】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由毛泽东主持隆重开幕,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式成立。经过充分讨论,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重要文献。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会议还有其他四项决定: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定都于北平,并改名为北京; ②采用公元纪年; ③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④国旗为五星红旗。在各章中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及政权机关、经济政策、军事制度、外交政策、文教政策的总原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政治组织形式上的一个创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作了充分的准备。

2.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答案】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1924年7月,在国民党中央的赞同之下,为了适应国共合作后,农民运动开展的形势,由共产党人澎湃等在广州创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此后两年间共办六届,培养农民运动人才770余名。其中规模最大的第六届,由毛泽东主办,学员来自全国19个省区共300余人。教学内容除马列主义理论外,还学习经济、军事等力面的基本知识,研究农民问题。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的很多人成为农民运动和大革命的领导骨干,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

3. 制宪救国

【答案】制宪救国是20世纪20年代初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政治主张。要求制定一部民主宪法,达到救国治国的目的。1922年11月,《东方杂志》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掀起了制宪高潮。1922年8月国民会议公布了一个宪法草案,但实际上不过是一纸空文。

4. 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答案】百家争鸣”是我国发展科学和艺术的重要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是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十大关系时确定的。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剧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前后,毛泽东针对学术研究中的不同

观点的争论,提出了“百家争鸣”。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应邀向在京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也借鉴了外国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性和长期性的正确方针。这个方针提出后,在科学界和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使科学文化艺术界的各部门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5. 经济特区

【答案】经济特区是指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在沿海地区划出一定范围,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如减免关税等,吸引外商和外资来投资办厂的现象。1980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决定,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1988年,又在海南设置了经济特区。经济特区一方面引进了外国的资金、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培养和锻炼了各种专门人才,发展了对外贸易;另一方面在改变自身面貌的同时,还充分发挥了辐射和带动作用,带动了内地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巨大贡献。

6. 府院之争

【答案】府院之争是指1917年围绕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问题在北洋军阀内部引起的争斗。即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的斗争。1917年3月,围绕中国是否参战间题,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要求参战,黎元洪在美国支持下反对参战。后黎元洪免去了段祺瑞的职务,并请张勋调停,又引起了张勋复辟。张勋复辟为段祺瑞所镇压,黎元洪于事后辞去总统职,总统改由冯国璋担任。

7.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答案】《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是1945年8月14日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的一个条约。根据条约换文,中华民国政府允许将依公正的公民投票的结果决定外蒙古是否独立。1945年10月20日,外蒙人民在外蒙当局的监视和控制下进行公民投票,结果显示97.8%的公民赞成外蒙古独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时的换文规定,《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失效。

8. 《五四指示》

【答案】《五四指示》是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为了正确地解决土地问题发出的《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简称《五四指示》。《指示》的意义在于肯定农民的土地要求,表明了共产党改变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即由减租减息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解决了土地问题,极大地巩固了解放区和加强了对人民解放战争的支援,为解放战争的顺利

奠定基础。这一指示和后来在1947年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所规定的没收地主土地财产、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方法有所不同。它适应当时的局势,采取了反奸、清算、减租减息以及查黑地等办法中,从地主手中获得土地,来实现“耕者有其田”这一目标,有利于团结各界人士结成反帝、反封建、反独裁、争取和平民主的广泛统一战线。从此,解放区的土改运动逐步开展起来。

9. 国民会议运动

【答案】国民会议运动是孙中山晚年接纳中国共产党的政治主张,从事和平救国而唤起民众的一次全国性的政治运动。1924年10月北京政变后,孙中山应邀北上主持大计,并发表《北上宣言》,提出应先召集国民会议,以谋中国统一与建设。国民会议运动是国共合作的产物,是国共两党共同领导人民群众,向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夺取解决国事权利的斗争,广泛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宣传,中国共产党支持孙中山北上,并于11月发表宣言,指出在全国正式政府未成立前,国民会议预各会议应该是号令全国的总机关。这个主张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于是国民会议运动汇合废除不平等条约运动,在全国范围开展起来。

10.昆仑关之战

【答案】昆仑关之战是指1939年中国军队在桂南对日军发动的一次反击作战。日军为切断桂越国际交通线并在南宁地区开辟航空基地,于1939年攻占昆仑关要地。中国政府部署桂南大会战,决定以昆仑关为重点战场开始反攻。白崇禧指挥中国军队开始总攻击,其中第五军向昆仑关进攻,迫使日军向核心阵地撤退; 郑洞国荣誉第一师夺取东面高地,将该地日军守备队歼灭; 日军驰援昆仑关,遭第五军攻击,伤亡惨重; 中国军队攻克昆仑关。此战役为中国军队自抗战以来第一次采取诸兵种协同作战,最终取得了昆仑关大捷,并为桂南会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论述题

1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及其影响是什么?

【答案】(1)“大跃进”运动的原因

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相继迅速顺利,产生了巨大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内驱力,而毛泽东等领导人没有驾驭好这种内驱力。

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毛泽东“一言堂”倾向相对严重,导致党的决策过于盲目偏颇。

③紧张的国际形势,制约中国为求生存发展而“大跃进”;苏联的急躁冒进,促使中国以苏联为师而“大跃进”。

(2)“大跃进”运动产生的影响

①经济上,打乱了国民经济的秩序,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造成各方面的紧张,影响到各个阶层的关系,使经济结构更加畸形。

②政治上,左倾思想更加严重。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盛行,使人民不积极进取,铺张浪费,不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