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招警考试题库>公务员遴选题库

问题:

[问答题,案例分析题] 你作为副局长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其中一位处长发言时思路清晰,其他人不得不认同他的意见。但这位处长得理不饶人,时常影响别人的发言积极性,以致许多人闭口不言。

牛建奎担任某市市长后,根据该市的资源、区位以及文化优势,主张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胆引进外资,发展经济。这一主张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肯定。于是,倡导和鼓励引进外资,开创全市对外开放新局面成为全市经济工作中的一个突破口。该市的金沙药业公司为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决定进行二期技改,但工程缺乏大笔资金。经多方努力,1000万美元的外资可望引进。由于引资心切,加之前景看好,又符合市委意图,应外商要求,牛市长、市财政局局长遂在担保书上签字盖单。药业公司引进这笔资金后,二期技改工程顺利竣工。不料,周边省市的同种新药产品捷足先登,迅速挤占了金沙药业的市场份额。眼看合同期到,药业公司在偿还了外商700万美元后,再无力偿还剩余的360万美元(含利息)。于是,外商将市政府、市财政局以及金沙药业推上了被告席。 符号“《 》”名称是()。 ["A、括号","B、引号","C、书名号","D、着重号"] 某局机关因工作需要,新成立了一个行政处,由局原办公室副主任李佳任处长,原办公室的8位后勤服务人员全部转到行政处,李佳上任后便到处物色人才,又从别的单位调进5位工作人员。这样,一个14人的行政处便开始了正常工作。李佳38岁,年富力强,精力旺盛,在没有配备副手的情况下,他领导其他13人开展工作。开始倒没什么,时间长了,问题也就多了。因为处里不管是工作分配、组织协调还是指导监督、对外联络,都是李佳拍板定案。尽管他工作认真负责,每日起早贪黑,也适应不了如此繁杂的事务,哪个地方照顾不到都会出娄子,行政处内部开始闹矛盾,与其他处室也发生了不少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局领导决定调出李佳,派局办公室另一位副主任王强接任行政处处长。王强上任后,首先,着手组建行政处内部组织机构,处下设置四个二级机构:办公室、行政一科、行政二科、行政三科。其次,选调得力干将,再从原来的局办公室选调两位主任科员任行政处副处长,在业务处选调3位副主任科员任行政一、二、三科的科长,其余科长、副科长在原13名工作人员中产生。王强采取这些做法,目的就是改变处里的沉闷空气,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行政处的工作效率。这样,一个19人的行政处在三位正副处长、8位正副科长的领导下,再次以新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之中。但是过了不久,行政处的工作效率不仅没有提高,反而更加糟糕了。有些下属认为王强经常以权乱指挥,他们的工作没法开展;有的下属则认为王强到处包办代替,没事找事干,和科长争权;有的人认为行政处官多兵少,没有正经干活。不到半年,行政处又陷入重重矛盾之中,不但人际关系紧张复杂,而且大家都没干劲。王处长带来的几个人也要求调回原处室。在这种情况下王强只好辞职。但他很困惑:自己工作热情很高,为什么还领导不好行政处的工作? 常用的专业数据处理机是以()形成存储信息。 ["A、文件","B、图片","C、数值","D、文档"] 材料1: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素质低。我国2000年的人口为12.95亿人,人口问题将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保护事业形成长期的巨大压力;同时,我国在世界上属于文盲率偏高的国家,现在的文盲率为6.72%。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少。我国人均水资源、土地面积、耕地面积、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分别为世界水平的1/4、1/3、43%、l7.2%和l2%。这种状况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造成了严重的障碍。我国发展水平有限,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持续恶化。我国环境问题是在工业化起飞的过程中出现的。例如,现在酸雨面积已占全国面积的1/3。全国的水土流失面积已经达到367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38%,每年新增水土流失面积3万平方公里。因此,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材料2: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在原始社会,人类以狩猎和采集方式从事生产活动,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主要体现为依赖和适应,人类生产和生活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制约明显,人对自然曾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谐关系。在农业社会,从事农业劳动是人类主要生产方式,由于生产规模小、强度低、其负面影响较小,人类与自然保持一种融合的非对立关系,但是在一些局部区域也出现了过度开垦与砍伐等现象,特别是为了争夺水土资源而频繁发动战争,使得人与自然关系在整体趋势相对和谐的同时出现了阶段性或区域性的不和谐现象。在工业社会,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显著提高,人类活动范围已扩张到全球的各个角落,并且不再局限于地球表层,已拓展到地球深部及外层空间,人类控制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并极大地提高了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的能力。但是,全球性的人口急剧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当前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已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结构,正深刻地影响和改变地球生态系统的演变路径和方向,对人类生存安全构成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材料3: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广泛兴起与蓬勃发展,可以说是人类发展观的一次质的飞跃,它既是划时代的发展观、又是崭新的世界观、文明观和自然观,它深刻地揭示了经济社会繁荣背后的人与自然的冲突,对传统的“征服自然”等不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挑战。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18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l02位国家首脑出席了这次“地球高峰会议”,会议通过了《里约热内卢宣言》和《21世纪议程》两个纲领性文件,它标志着可持续发展观被全球持不同发展理念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所普遍认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的共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人类的共同使命。人与自然和谐,从理论层面上看,它应是人与自然互相适应的辨证统一、互动和谐;从实践层面上讲,它应有人与自然双方均处于既被改造又被保护的关系之中。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总之,人类社会是在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与自然和谐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材料4:在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尤其是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指导下,我们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明确地意识到了西方工业化模式的弊端,确立了科学的人口、资源和环境政策,并且设立了相应的机构来处理这方面的问题。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后,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我们从80年代就开始把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995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中,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作为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提出要把可持续发展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大战略。此后他又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在这些理论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党审时度势,高屋建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2003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2003年12月,胡锦涛同志在阐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含义和基本要求时,进一步重申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你作为副局长主持一次工作会议,其中一位处长发言时思路清晰,其他人不得不认同他的意见。但这位处长得理不饶人,时常影响别人的发言积极性,以致许多人闭口不言。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