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条件及其变化不仅影响人的生理健康,对心理情绪的影响也非常明显。有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高涨、心情舒畅;不利的气象条件使人情绪低落、懒惰无力,甚至导致心理及精神病态和行为异常。研究表明,高温、高湿、阴雨以及一些异常天气事件,都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世卫组织的一份资料表明,上世纪的厄尔尼诺现象使全球约10万人患上抑郁症,精神病发病率上升8%。究其原因,是该现象引起全球范围的气候异常和天气灾难,超过部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导致其出现坐卧不安、思维迟钝等精神异常状况。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异常天气会对人的精神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 抑郁症与气候异常、天气灾难有一定关系 。 有必要深入研究厄尔尼诺等异常气象条件 。 古代“天人合一”的说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默读电视新闻、广告节目文稿的人,比观看电视节目本身的人能记住和回想起更多的信息;你鄙视某杂志的价值原则,仍可津津有味地读它,如果电视节目出现这种情况,你就看不下去,赶紧换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愿把时间花在不同意的观点上,就不太可能进行反思,实际上对一切东西的质疑都将更为稀少。把两个书面记录摆在一起看,很容易发现不一致处,甚至能辨别出信息之间权威程度的差别;比较两个视频报道就比较麻烦,在被要求从两个互相冲突的电视报道中加以选择时,观众要么依靠直觉,要么依靠观看之前所相信的东西。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阅读文本比看电视更助于思考 。 信息接受途径影响人的行为习惯 。 电视有可能使人形成错误的价值观 。 喜欢阅读的人比爱看电视的人更冷静。
亚洲国家躲过了近年来的全球大萧条,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它未被卷入2008年金融危机。然而近日一项调查显示,亚洲的债务水平正在以可怕的速度增长。从某些方面来说,这有合理理由。许多国家的超低息政策鼓励贷款,债务增长是财富增长的自然产物。但值得警惕的是,亚洲国家需要借助更大的债务规模来保持经济增长。这个信号表明,亚洲经济健康状况不像GDP增长速度反映的那样良好。总体来说,亚洲目前的债务水平低于欧洲,还处在安全范围内,但债务的迅速增长会让经济体更容易遭受冲击。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亚洲国家经济增长缺乏后劲 。 亚洲国家需要警惕陷入债务危机 。 盲目追求GDP增长速度后患无穷 。 要全面认识超低息贷款政策的利弊。
过去的20年间,金砖国家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相对位置不约而同发生了迅速而巨大的变化。需要强调的不仅是“迅速”和“巨大”,还应注意“不约而同”,因为金砖国家的崛起各自遵循了相去甚远的发展战略,增长模式各不相同。除了时间的同步性之外,金砖国家的经济奇迹并无多少共同之处。如果说“金砖”奇迹的确能说明什么,恐怕最准确的结论应该是,这几个国家以自己的成功检验了“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样一个古已有之的道理,证明新兴经济体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实现崛起,赶超西方世界。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金砖国家之间应建立固定的磋商机制 。 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 新兴经济体显示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实力 。 金砖国家之间在发展模式上差异很大。
全球变暖是老天爷对人类开出的罚单。便宜且容易利用的矿石燃料,是推动近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但科学证明这可能带来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目前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人类必须为自己的排放买单。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此事就相对简单,不管成本多大,最终都由这个国家承担。但问题是,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国情历史大不相同,这张巨额罚单究竟在各国间如何分配,就成了关于全球变暖问题谈判最核心的问题。所有的国家,他们做出的所有的减排承诺,最后都会有一张价格标签,承诺越多,价码越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A.减排成本份额应按各国的排放量合理分配B.沉重的减排成本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C.遏制全球变暖需要支付巨额经济成本D.利益是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大症结 减排成本份额应按各国的排放量合理分配 。 沉重的减排成本有可能拖累全球经济增长 。 遏制全球变暖需要支付巨额经济成本 。 利益是应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最大症结。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食物匮乏一直是人类面临的首要威胁。由于食物供应的不确定性和食物不能长期保存,人类一直过着饱一顿、饿几顿的生活,能够最大限度有效利用食物的个体具有生存优势。在经历了反复的饥荒选择后,具有生存优势的个体和他们体内的基因,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被保留下来。这些基因能在饱餐一顿后刺激大量分泌胰岛素,从而最大限度地转化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虽然这样做的代价是可能导致肥胖,但它对肌体的危害所造成的生存威胁,却直到中年后才会表现出来,而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人的平均寿命不到30岁。这段文字意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