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安民警高级执法资格考试(真题精选)题库

问题:

[单选] 下列对犯罪行为和犯罪形态的认定正确的是()

A . 王某意图陷害赵某,捏造了赵某受贿10万元的情况,写了一封匿名信给检察院反贪局。检察机关经初查发现根本不存在受贿事实,对赵某未追究刑事责任。王某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但属未遂(刑法243,既遂)
B . 钱某一把拽下章某脖子上价值5000元的金项链,跑出50米后觉得是假的,又将项链扔还给章某,大骂一声:“穷鬼,装什么土豪!”钱某的行为构成抢夺罪,但属中止(既遂)
C . 陈某与秦某是同事。某日,陈某邀秦某到风景区漂流,在漂流筏转弯时,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陈某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陈某不构成犯罪
D . 彭某(14岁)盗窃邓某自行车(价值300元)时被其发现。为了逃跑,彭某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其刺成重伤。彭某构成抢劫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下列关于犯罪认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刘某在网上认识小红(13岁),视频聊天后感觉小红可能是幼女,欲与其发生性关系,小红不同意。刘某表示愿意付费3000元并送她一部Iphone5S,后小红便与其发生了性关系,并收受了刘某的现金和手机。刘某构成嫖宿幼女罪。 孙某下飞机时,发现邻座乘客王某钱包掉在座位底下,王某坐着并未发现,孙某遂捡起钱包(内有人民币3000元)离去。孙某构成侵占罪。 谢某在建筑工地强行命令工人用塔吊运送超重货物,缆绳断裂后货物掉下,砸死两人。谢某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张某有能力支付工人的劳动报酬,而不支付,达到6万元,劳动管理部门责令其支付,由于张某出国在外没有收到责令支付的通知,在指定的期限内仍未支付。张某不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下列对犯罪行为的认定正确的是() 张某入户盗窃将保险箱(价值5000元)损毁,偷走其中黄金首饰500克。张某成立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应当实行并罚。 陈某将一半真币与一半假币拼接,制造2000张面额100元人民币。陈某成立变造货币罪。 国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黄某,利用职务便利编造未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将骗取的5万元保险金据为己有。黄某构成保险诈骗罪。 民警郑某挪用公款3万元用于孩子学费,4个月后主动归还。郑某构成挪用公款罪(超3个月)。 立体交叉作业时,作业负责人应事先组织交叉作业各方,商定各方的()及安全注意事项。 工作内容。 工作任务。 作业范围。 作业人员。 假设以平均损失变异系数来衡量风险,当条件相同的风险标的由100个增加为10000个后,风险将变为原来的()倍。 10000。 100。 10。 1/10。 当高处行走区域不能够装设防护栏杆时,应设置()mm高的安全水平扶绳,且每隔2m应设一个固定支撑点。 1050。 1000。 1100。 1200。 下列对犯罪行为和犯罪形态的认定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诬告陷害罪、抢夺罪、无罪过事件、未成年人犯罪。
(1)《刑法》第243条规定,故意捏造犯罪事实,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单位告发,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构成诬告陷害罪。王某故意捏造了赵某受贿10万元的事实,向检察院反贪局写了一封匿名。王某的行为构成诬告陷害罪属于既遂。因此,A错误。
(2)《刑法》第267条第1款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有的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构成抢夺罪。钱某拽下章某脖子上价值5000元的金项链,钱某的行为构成抢夺罪,属于既遂。因此,B错误。
(3)《刑法》第16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陈某未下河救人,秦某溺亡。陈某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秦某的安全带突然松开致其摔落河中的不能抗拒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因此,C正确。
(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彭某(14岁)盗窃邓某自行车时被发现。为了逃跑,彭某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将其刺成重伤。应当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因此,D错误。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