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大学文学院822现代汉语及语言学理论之现代汉语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谓词性词组
【答案】谓词性词组是指语法功能和谓词相同的词组。词组的功能是由它相当于哪类词的功能决定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称为谓词性词组,通常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谓词性词组可以细
,偏正词组“不来”,连谓词组“来帮助分为动词性词组和形容词性词组。比如动宾词组“请他”
他”。
2. 词缀
【答案】词缀是指不自由的定位语素。即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并且在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有一定的位置(或前或中或后)的语素。
词缀根据位置可以分为三类,在词根前称为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
,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就是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
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 还有茹着在词根中间的词缀叫做中缀,如汉语中的“糊里糊涂”的“里”。
3. 同音字
【答案】(1)同音字是指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汉字中同音字很多。
(2)同音字的类型:
①同音同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相同。
②同音异形词。语音相同,书写形式不同。
4.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现代汉语的词汇可以依此初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5. 异读词
【答案】异读词是指读音有差异但词义完全一样的词。例如“教室”有和两种
,读法,但意义都一样。这种词语就称为异读词。国家语委于1985年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
作为异读词读音规范的标准。异读词读音规范有三种情况,一是合并多种读音,二是从俗改音,三是明确读书音和口语音。
6. 调类
【答案】调类是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也就是说,调类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根据能够区别意义的不同声调调值建立起来的声调类别。可见,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汉语方言的调类最少的是三个(河北滦县),最多的是十个(广西玉林); 一般的是四至六个。
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第一、二、三、四声只是个顺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名称则是根据中古时期“平、上、去、人”四声的名称沿用下来的。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这些名称,目的就是便于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合情况。
7. 十三辙
【答案】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押韵使用的十月个韵部。辙,又称辙口,合辙就是押韵。辙本是车轮轧出的痕迹,合辙就是用顺辙行车来比喻声音和谐顺口。十三辙的名目是:发花、梭波、乜斜、一七、姑苏、怀来、灰堆、遥条、由求、言前、人辰、江阳、中东。十三辙中每一辙的名目不过是符合这一辙的两个代表字,并没有其他的意义,所以同样也可以用这一辙的其他字来代表该辙,如“梭波辙”也可以称为“婆娑辙”、“言前辙”也可以称作“天仙辙”或“三千辙”。
8. 偏旁
【答案】偏旁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偏旁由笔画构成,一个偏旁由一个或更多的笔画构成。偏旁是从造字构形的角度定义的,习惯上有“左偏右旁”的说法,这是采用“两分法”对汉字进行结构分析得出的认识。由于汉字结构复杂,许多汉字并不是左右结构的。所以,不再区分左右,一律称之为“偏旁”。如“位、
,,,都是偏住、俭、停”中的“亻”“国、固、圈、围”中的“口”“偏、翩、篇、匾”中的“扁”
旁。
9. 文白异读
【答案】文白易读是指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词中、不同的用途中有着不同的读法。它是指一个汉字由于受到不同时期、不同方言的影响,在该方言中,读书和平时说话的发音不同。例如客家话里,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生”字单用表示“性娩”或表示“活着”的时候读作[senl],而在固定的词中却读作[sangl],这种现象也被称为文白异读,前者是白读,后者是文读。
10.韵母
【答案】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韵母和元音不相等。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二、分析题
11.汉语普通话里,上声经常发生变调。比如两个上声相连时,第一个上声会读成阳平,即“上声+上声一阳平+上声”,例如:雨[35]水、土[35]改、使[35]馆。如果上声音节后跟一个非上声音节时,上声会读为半上声,即“上声+非上声一半上+非上声”,例如:许[21]多、海[21]燕、假[21]。请说明
(1)三个或更多个上声相连时,会发生怎样的变调? 比如:纸雨伞、使领馆、卡塔尔、语法史、水产品、小组长、小纸雨伞。
(2)上声后边如果是一个轻声音节时,上声会发生怎样的变调? 比如:老实、打听、老虎、想想、打扮、打扫。
【答案】(1)三个上声相连,主要有两种形式。
a. 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二个音节后,则前两个音节都变成35。
(214+214)+214→35+35+214。例如,使领馆、语法史、卡塔尔。
b. 后两个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一个音节后,则前两音节有21+35的变化:
214+(214+214)→21+35+214。例如,纸雨伞、水产品、小组长。
(2)如果连着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要根据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紧密度划分出语义停顿来,由语义停顿确定出音节段,再根据上述规律进行变调。例如,小/纸雨伞,214+(214+35+214)→35+214+35+214。
(3)在原为上声现改读为轻声的字音前头,则有两种不同的变调。
a.214+轻声→35+轻声 例如:打扫、想想、老虎。
b.214+轻声→21+轻声 例如:打扮、打听、老实。
12.分析下列词语的内部结构类型。
(1)例证
(2)流通
(3)冬至
(4)书写
(5)病入膏育
(6)风声鹤唉
(7)各行其是
(8)悬梁刺股
(9)哀鸿遍野
(10)绰绰有余
【答案】(1)属于偏正结构。“例”作“证”的状语,表明“证”的方式。
(2)属于补充结构。“通”来补充说明“流”所达到的结果。
(3)属于主谓结构。意为“冬天到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