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北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94社会治理理论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向社会化
,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答案】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reversalsocialization )
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2. 社会问题
【答案】社会问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①广义上,泛指一切与社会生活有关的问题; ②狭义上,特指社会的病态和失调现象,指的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存在某些使社会结构和社会环境失调的障碍因素,影响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对社会正常秩序甚至社会运行安全构成一定威胁,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3. 先赋角色
【答案】先赋角色,又称归属角色,是指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或生理的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如一个人从一出生就被赋予了种族、民族、家庭出身、性别等角色。先赋角色是从人们获得角色的方式上所做的区分。先赋角色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社会流动很少,人们的很多角色都是由血缘关系决定的,因而是先赋的,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自工业化社会以来,一些原来属于先赋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如职业角色、阶级角色等都不再主要是由先天决定的,而主要是由人们后天获得的。
4. 社会流动
【答案】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系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流动。从个人角度看,广义的社会流动是个人社会地位结构的改变。狭义的社会流动指人的职业地位的改变。
5. 角色认同
【答案】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在社会舞台上担任角色前确定的过程,即证明一个人的实际地位、身份、能力及其他条件与他所承担的角色是一致的、等同的。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角色认同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说来,角色认同的有效性是一个人长期活动、长期努力、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但是角色的有效性常常不是永恒的。
6. 社会控制的度
【答案】社会控制的度,是指社会规范对社会行为限制的程度。
①社会控制度的只个维度:控制力度、控制刚度、控制网络致密度
②三者关系:力度、刚度、致密度既是社会控制度的三个维度,同时三者之间也应该有一个协调、祸合的关系。其中,力度和致密度是山社会预先规定的,刚度则是山社会控制实施过程的状况决定的。
③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角度:历史的角度、社会稳定的角度、社会成员自由程度的角度
④适度社会控制的意义
,其中第一个标准是定性标准,后两个标考察社会控制是否适度的三个标准(或称三个角度)
准是定量标准,可以建立一组社会指标体系,定量衡量社会稳定性和社会成员的自由程度,以判断社会控制是否适度。只有当社会控制的力度、刚度和控制网络的致密度都符合这三个标准时,整个控制体系才是适度的社会控制。
7. 性社会学
【答案】性社会学是社会学与性学的交叉学科,是社会学在性现象这个特殊领域中的运用。性社会学有两个研究角度:①探索人类种种性现象中所包含着的、所反映着的各种社会因素; ②研究人类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性社会学的最基本命题是:人类的所有性
,而是人所处行为,无论多么奇特和罕见,与人类的其他任何社会行为一样,并不是“生物本能”
的社会使然。
8. 目的(工具)合理性
【答案】工具合理性行动是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的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又称目的合理性行动。它是指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
,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的行动。 作为“手段”
二、简答题
9. 简要阐述沃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的主要见解。
【答案】1938年,“芝加哥学派”的著名学者路易斯·沃思发表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的著名论文。沃思认为,城市具有三种基本的人文(社会)生态学上的特质,即众多人口、高人口密度与高人口异质性。这些特征的每一方面都进一步决定了城市生活的其他一系列特点:
(1)就人口数量而言
①大量的人日会在城市的文化和职业上产生异质性;
②文化差异的存在形成了城市生活中正规控制结构的需要;
③千差万别的众多人口成为专业化急剧扩大的基础;
④城市是以次属关系而不是以首属关系为特征的;
⑤大量人口造成了分散与混乱的可能性。
(2)人日稠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①它促使城市居民丧失了对他人“比较有人情意味的方面的感受能力”。
②异质的个性和生活方式的结合,会使城市人产生比较强烈的“容忍差异”的意识。与此相伴随,人们尽管在身体方面相距很近,但相互之间的社会距离往往很大。被迫在身体方面接近的城市人彼此之间总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③密度过高会引起反社会行为增加。在人多拥挤的地方,摩擦与冲突往往不可避免。
(3)人口异质性的后果
①在城市环境中,各种不同个性特征的人们之间的社会交往将打破顽固不化的等级界限,阶级结构将变得更加复杂化。而当门第这类稳定因素在个人奋斗的巨大成就面前黯然失色时,城市中势必出现高度的社会流动。
②社会流动可能会伴以人们身体的移动。
③千差万别的人口的集中,必然导致进一步的非个性化。
10.简述社会分层的主要方法。
【答案】社会学的分层一般采用三种方法,即主观法、声誉法、客观法。
(1)主观法。又称自我评分法。调查人员将整个社会体系分为若干层次,请人们根据某项标准,自己对自己进行归类,指出自己在社会分层体系中处于哪一层。主观法的主要用途在于发现人们的分层意识,因为人们的分层意识对他们的心理反应以及行为表现有很大影响。
(2)声誉法。声誉法要求评判人员必须熟悉那些评判对象。此外,为了防止评判员主观偏见的影响,应当把那些与评判员相类似的人以及同属一个群体的人排除在他们的评判范围之外。声誉法不仅可以用来对具体的人排定名次,还可以推广到评价各种正式社会地位的相对声誉。例如,可以用来进行职业声誉的研究。
(3)客观法。应用可以直接测量的客观指标(如收入、教育程度等)对人们进行层次划分。由于不受主观因素影响,因此客观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除了上述三种基本分层方法外,社会分层实证研究使用的具体方法还有:五等分法、基尼系数法、恩格尔系数法、不平等指数法、库兹涅茨比率法、社会经济地位测量法等。
11.社会舆论及其特点。
【答案】(1)社会舆论的概念
社会舆论是指多数人对社会生活中有争议的事件发表的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简称舆论。
(2)社会舆论的特点
①社会舆论是蕴藏在人们思想深处的共同心理倾向,无形无体,但却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对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很大的影响。
②社会舆论的社会控制作用机制是通过广为传播的舆论,造成一种社会氛围,处在这种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