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815经济学综合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一个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还没有找到工作,这属于( )。
A. 摩擦性失业
B. 结构性失业
C. 周期性失业
D. 永久性失业
【答案】A
【解析】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这种失业在性质上是过渡性或是短期的。
2. 封闭经济中,政府只征收总量税,且将新征税收100亿美元全部用于政府支出。这一举措的净效应是( )。
A. 该经济的GDP 增加100亿美元
B. 该经济GDP 增加量等于100亿美元乘以财政支出乘数
C.GDP 保持不变,因为税收增加额恰好抵消了政府支出的增加额
D. 不能判断GDP 增加程度
【答案】A
【解析】平衡预算乘数理论表明,当政府将新征税收全部用于政府支出时,则国民收入增加量等于新征税收。
3. 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 曲线右上方、LM 曲线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
A.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 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 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答案】A
【解析】在IS-LM 模型中,选取一点满足题设,如图中A 点。A 点在IS 曲线右上方,在这样一种非均衡状态,保持国民收入不变,利率必然需要下降才能回到IS 曲线代表的均衡状态上。国民收入不变,储蓄则不变,利率下降则投资将上升。因此,只有在投资增加时,投资才能等于储蓄。可见A 点处于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即产品市场上存在超额供给。A 点在LM 曲线左上方,在这样一种非均衡状态,保持国民收入不变,且货币供给不变。由于交易货币需求仅受收入
影响,因此交易货币需求量不变,而此时需要利率下降才能回到LM 曲线代表的均衡状态,利率下降,投资货币需求增加,因而总的货币需求增加。可见只有增加货币需求才能使得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给,因而A 点代表货币市场上存在超额货币供给。
图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4. 基础货币包括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 )。
A.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B. 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
C. 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D. 商业银行吸收的活期存款
【答案】C
【解析】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它是指起创造存款货币作用的商业银行在中央
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与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通货这两者的。C u 表示流通中的通货; R d 表示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5. 理性预期的总供给函数认为,只要中央银行公开宣布降低货币增长率,则( )。
A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就都会下降
B. 失业率无需下降,通胀率就会下降
C.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不会下降
D. 失业率下降,通胀率不一定下降
【答案】C
【解析】理性预期的总供给函数认为,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 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因此中央银行公开宣布降低货币增长率,由于理性预期,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不会下降。
6. AD 曲线上任意一点均代表了( )
A 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
B. 劳动力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C.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达到均衡
D. 三个市场同时实现均衡
【答案】C
【解析】AD 曲线是由IS —LM 均衡点推导而来的,IS —LM 曲线的均衡点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
7. 滞胀表现为:受冲击后的均衡比原有均衡具有( )
A 更高的价格和更低的失业率
B. 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国民收入
C. 更高的价格和更低的国民收入
D. 更低的价格和更高的就业率
【答案】C
【解析】滞胀是指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的经济现象,滞胀表现为更高的价格和更低的就
,以及更低的国民收入。 业率(也就是更高的失业率)
8. 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直线,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 )。
A. 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 实际货币供给不变
C. 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
D. 利率水平下降
【答案】B
【解析】名义货币供给量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由于总供给曲线垂直,货币供给增加只会导致价 格水平的同幅度上升,但对实际产出没有影响。
9. 某个国家在充分就业下的产出为5000亿美元,而自然失业率为5%。假定现在的失业率为8%,那么当奥肯系数为2时,根据奥肯定律,该国目前的产出为( )。
A.4500亿美元
B.4900亿美元
C.4800亿美元
D.4700亿美元
【答案】D
【解析】由于奥肯系数为2,即GDP 增长2%,才能带动失业率下降1%。现在失业率上升了3%,因此推测GDP 相比于充分就业的GDP 减少6%,则该国目前的产出为5000×(1-6%)=4700.
10.如果政府年度预算扩大政府支出的部分,那么它的意图在于( )。
A. 扩大内需,增加国民收入,抑制失业率的上升
B. 减少政府财政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