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音乐学院音乐学系713中国音乐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玫瑰三愿》

【答案】《玫瑰三愿》,龙七词,黄自曲,是黄自的代表作品,至今仍为女高音的常演曲目。作品分两段,第一段以叙事性手法表现玫瑰花平静优雅的神态; 第二段展示其人格化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对生活的幢憬、对幸福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作品音乐形象鲜明,和声语言丰富,形式严谨,笔调洗炼,风格清淡典雅而又富有内在激情,体现出浓郁的古典文化精神。此曲

2. 陈田鹤

【答案】陈田鹤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其创作风格朴实,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因而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主要作品有歌曲《哀悼一位民族解放战士》、《采桑曲》、《山中》,歌剧《荆荆轲》,清唱剧《河梁话别》等。此外,其钢琴曲《序曲》曾获得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二等奖。

3. 李叔同

【答案】李叔同是艺术教育家,学堂乐歌代表人物之一。在音乐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为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和创办期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代表作品有《春游》、《送别》等。晚年出版有《清凉歌集》。李叔同培养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并独立编辑出版了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

4. 麦新

【答案】麦新是词曲作家,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中出色的活动家、编辑、优秀的词曲作者和理论研究下作者。其代表作有战斗性的群众歌曲《游击队歌》、《行军》等,反映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和对口本帝国主义的愤恨; 儿童歌曲《马儿真正好》、《儿童哨》等,通过明快的旋律、活泼的节奏,刻画出儿童天真、乐观、朝气蓬勃的形象,表达了他们热爱祖国的纯洁感情; 吕骥的《保卫马德里》、冼星海的《只怕不抵抗》等歌曲是为他的词作谱写的,观点鲜明清晰,文字简洁易解,形象生动有力。他还发表多篇关于音乐创作、音乐运动、音乐批评等方面的文章,如《略论聂耳

的群众歌曲》、《关于创作儿童歌曲》等。

5. 萧友梅的《问》

【答案】《问》是一首艺术歌曲。易韦斋词,萧友梅曲,作于1922年,初刊于歌曲集《今乐初集》。全曲结构严谨、情绪深沉,歌词偏于古雅,音乐借鉴德国古典歌曲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出作者在祖国外受帝国列强凌辱、内有军阀混战的现实下,忧虑和不满的情感。

6. 秧歌剧

【答案】秧歌剧是一种在民间秧歌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小歌剧,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熔戏剧、音乐、舞蹈于一炉。秧歌剧吸收了戏曲音乐成分和陕北民歌因素,内容多反映边区人民生产、参军、学文化、减租斗争。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代表作《兄妹开荒》、《牛永贵负伤》、《周子山》等。秧歌剧的出现为新歌剧的产生积累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二、选择题

7. 我国有许多地方剧种,如广东的粤剧、河南的豫剧等等,可谓“百花齐放”。下列选项中具有山东地方特色的剧种是( )。

A. 越剧

B. 吕剧

C. 黄梅戏

D. 评剧

【答案】B

【解析】吕剧,又名“化装扬琴”、“琴戏”,起源于山东以北黄河三角洲,由山东琴书演变而来,迄今有100年历史。

8. 在我国民间音乐中,持续使用到20世纪中叶的传统记谱法是( )。

A. 减字谱

B. 文字谱

C. 工尺谱

D. 俗字谱

【答案】C

【解析】工尺谱是中国民间传统记谱法之一,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这一记谱方法一直持续使用到20世纪中叶。

9.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活跃着一支由外国乐手组成的管弦乐团,堪称当时亚洲水平最高的西洋管弦乐团,其名称是( )。

A. 北京大学管弦乐队

B. 中华交响乐团

C. 上海工部局乐团

D. 上海交响乐团

【答案】C

【解析】上海工部局乐团的前身为1879年成立的上海公共乐队(铜管乐队),1907年扩大为管弦乐队。1922年正式定名。上海工部局乐团全部聘用外国乐手。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梅百器任指挥,富华任乐队首席,是当时亚洲水平最高的一只西洋管弦乐队。

10.我国近代作曲家中最早进行西洋多声创作技法的民族化试验的是( )。

A. 刘天华

B. 赵元仟

C. 马思聪

D. 黎锦晖

【答案】B

【解析】赵元任的歌曲作品既善于借鉴欧洲近代多声音乐创作的技法,又不断探索和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和音乐的特色。他十分注意歌词声调和音韵的特点,讲究歌词字音语调与旋律音调相一致,使曲调既富于韵味,又十分口语化,具有独特的风格。此外,他在创作中还注意吸收民间音乐语言,如《听雨》是将常州地方吟诵古诗的音调加以扩展,《卖布谣》是在无锡方言音调基础上创作的以五声音阶为主的曲调; 《教我如何不想他》吸收了京剧西皮原板过门的音调。

11.《教我如何不想他》是白话体艺术歌曲的代表作,它的词曲作者分别是( )。

A. 易韦斋,赵元任

B. 刘半农,赵元任

C. 刘半农,刘天华

D. 徐志摩,萧友梅

【答案】B

【解析】赵元任于1926年创作的《教我如何不想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宝库中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也是专业音乐学府的优秀声乐教材。它的歌词是刘半农于1920年旅居英国时写的新诗《教我如何不想她》。诗人说它表达的是一个海外游子对祖国“母亲”的思念之情。可1926年赵元任为这首诗谱曲时,把诗中的“她”改成“他”,扩大了“想”的空间,更为含蓄深邃。这首歌的旋律优美深情,一方面运用我国戏曲的唱腔,富有“中国的韵味”,另一方面又融进了西洋风格的曲式构思和转调等多声技法,表现了思念和向往层层交织的深挚情意。

12.流行于陕北等地的“信天游”属于民歌中的( )类。

A. 小调

B. 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