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北大学语言学综合之古代汉语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隶变
【答案】隶变是指由小篆经过一系列形体的改变从而成为隶书的过程。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隶变是中国文字发展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结束了古文字的阶段,使中国文字进入更为定型的阶段,隶变之后的文字,接近现在所使用的文字,也比古文字更容易辨识了。
2. 四声
【答案】四声是中古汉语声调的四种分类。用以表示音节的高低变化,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普通话己经失去了入声,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浊上声归入去声。唐宋以来,汉语在四声的基础上区分声母清浊对应的阴调和阳调形成八声,也就是四声八调。
3. 《漢語大詞典》
【答案】《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大型的、历史性的汉语语文辞典。全书五千余万字,共收词目三十七万条左右。这部词典收集的复音词语空前丰富,传世古籍中的复音词语基本上都能在这部大词典中找到。他所收词目有单字条目和多字条目之分,单字条目按部首排列,有200部,多字条目按“以字带词”的原则,列在单字条目之后,多字条目的次序再按字数和笔画的多少排列。辞典另有检索和附录一卷,列有《音序检字表》和《笔画检字表》,可供查检。
4. 王氏四種
【答案】“王氏四种”是高邮王氏父子(王念孙、王引之)二人代表作的合称。分别是《经传释词》、《读书杂志》、《广雅疏证》、《经义述闻》,它们是乾嘉学派最负盛名的著作,也是训诂学的经典著作。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5. 君其问诸水滨 .
【答案】表示委婉的语气词。
6. 雨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 .
【答案】征:索取。
7.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自楚之滕。
【答案】(1)为:研究。之:到,往。
(2)翻译:有个研究农家学说,叫许行的人,从楚国到滕国去。
8.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
【答案】(1)体:肢。
(2)勤:劳。
(3)五谷:稻、黍、稷、麦、菽。
9. 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答案】毙:倒下去。
10.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答案】隐:心里难过,可怜。
三、简答题
11.说文解字的文字学和辞书学价值。
【答案】《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较为完备的字典,共收字九千三白五十三个,另有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个。它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文字学和辞书学两个方面:
(1)文字学价值
《说文解字》尊重汉字发展的客观规律,对汉字的说解大部分是可信的。它收录了汉代能见到的古文字,是研究古汉语和古文字学极为重要的资料。由于许慎的收集和整理,使得一大批篆文形体能够有系统地保存下来,使我们能够了解到汉字形体演变和古今字义变化的基本情况,这是许慎的一大功绩。
(2)辞书学价值
许慎对篆文的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类,从中概括出五百四十个偏旁部首,把《说文解字》所收的九千多字分别列入五百四十个部首中去,这也是他的一大创造,对后世字典、词典编排的部首检字法有极深远的影响和启发。
四、分析题
12.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字或通假字,然后写出相应的今字或本字,并解释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
(1)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李斯《谏逐客书》)
(2)诸将皆莫言,详应曰:“诺。”(《史记·淮阴侯列传》)
(3)不务出此,而天下己集,乃谋畔逆。(《史记·淮阴侯列传》)
(4)孤不自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三国志·诸葛亮传》)
(5)边境之臣处,则疆垂不丧。(《荀子·臣道》)
(6)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孟子·滕文公上》)
(7)尺蠖之屈,以求信也。(《周易·系辞下》)
(8)此中有真意,欲辨己忘言。(陶潜《饮酒》)
【答案】(1)藉:通假字,“籍”通“借”,暂时把自己的财物给别人使用。
(2)详:通假字,“详”通“佯”,假装。
(3)畔:通假字,“畔”通“叛”,反叛。
(4)信:通假字,“信”通“伸”,伸张。
(5)垂:通假字,“垂”通“陲”,边陲,边疆。
(6)贾:古今字,“贾”后写作“价”。价格。
(7)信:通假字,“信”通“伸”,伸展。
(8)辨:通假字,“辨”通“辩”,辩解,申辩。
13.指出下列汉字的古文字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类。
例:解一一会意(从刀,判牛角)。
(1)陟一一
(2)末一一
(3)過一一
(4)题一一
(5)文一一
(6)字一一
(7)引一一
(8)徒一一
(9)超一一
(10)森一一
【答案】(1)陟一一会意(从阜从步)。
(2)末一一指事(从木,一在其上)。
(3)過一形声(从是局声)。
(4)题一一形声(从页是声)。
(5)文一一象形(甲骨文此字象纹理纵横交错形)。
(6)字一一会意兼形声(从子在宀下,子亦聲)。
(7)引一一会意(从弓从丨)。
(8)徒一一形声(从辵土声)。
(9)超一一形声(从辵召声)。
(10)森一一会意(从林从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