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苏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844中国通史[专业硕士]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福州船政学堂
【答案】福州船政学堂是1866年由船政大臣沈葆祯主持在福州设立的中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它率先引进西方军事教育的体制及内容,在招收学生、聘用教习、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与传统封建教育不同。福州船政学堂在中国建立起一套全新的教育体系,开创了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先河,对中国近代海军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亚罗号事件
【答案】亚罗号事件是中国近代时期英国发动的践踏中国主权和损害中国管辖权的事件,目的是为了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0月,中国商船亚罗号停泊广州黄埔,因窝藏海盗,受到广州水师搜查,12名水手被捕。该事件本为中国内政却受到英国驻广州领事巴夏礼的歪曲和利用,企图挑起战争。他谎称亚罗号是英国船,中方登船搜人违反了中英《虎门条约》,并诬陷中国水师侮辱了英国国旗,要求释放水手并向英国道歉。英方蓄意制造事端,进一步扩大事态。10月23日,英国驻华海军公然冲进珠江口,炮轰广州城,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3. 《天朝田亩制度》
【答案】《天朝田亩制度》是指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平分土地为核心,宣布“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力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太平天国推行了作期基层政权的乡官制度,没有实施平分土地和国库制度,而执行“照旧交粮纳税”的政策。《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削的要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它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这个矛盾是由农民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4. 府院之争
【答案】府院之争是指民国五至六年(1916年至1917年)总统府与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是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集团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集团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但实权操纵在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段祺瑞手里。黎元洪不甘心做傀儡,在英、美等国的支持下与以日本为靠山的段祺瑞抗衡,双方的斗争因1917年春的“参战”问题而公开化。段褀瑞主张对德宣战,参加正在进行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企图以参战为名向日本借款,扩大皖系
势力。黎元洪依靠英、美等国,通过国会极力反对。段祺瑞召集督军到京开会,逼迫黎元洪解散国会。黎元洪下令免除段棋瑞国务总理职务。段褀瑞离京赴津,通电各省武装倒黎。因一方为总统府,一方为国务院,故称为“府院之争”,实际上反映了当时英、美与日本之间在中国的争夺。
5. 欧事研究会
【答案】欧事研究会是1914年在东京组织的以研究欧事为名的政治团体。1914年7月一战爆发后,部分流亡日本、尚未加入中华革命党的同盟会员,为探讨世界大战与中国革命关系,加强联络,以研究欧事为名成立该会。主要成员有李根源、邹鲁、章士钊、李烈钧、程潜等人,黄兴为名誉主席,实际负责人为李根源。该会对国事主张停止内争,一致对外。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加快复辟帝制步伐,部分成员李烈钧、李根源等开始向孙中山靠拢,参加了讨袁护国战争。
6. 五五宪章
【答案】五五宪章是1932年12月国民党为回应民间的宪政要求, 于四届三中全会决定由立法院起草的宪法草案。1933年1月,立法院正式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草案前后七易其稿,1936年5月5日公布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称“五五宪草”。宪草计8章147条,其主要特点是:规定了行使政权之国民大会,总统集权的五院制中央政府,对人民之自由权利采取法律限制主义。
7. 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
【答案】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1936年5月31日由沈钧儒、章乃器、陶行知、邹韬奋等在上海成立的一个抗日救亡组织。出席会议的有二十余省市六十多个救亡团体的代表共七十余人,会议通过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成立大会宣言》、《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等文件,选举宋庆龄、何香凝、马相伯、部韬奋等四十余人为执行委员,沈钧儒、李公朴、史良、沙千里等十四人为常务委员。大会宣言中指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是“一个全国统一的联合救国阵线”,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促成全国各实力派合作抗敌”。
8. 唐才常
【答案】清末维新派领袖,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与谭嗣同时称长沙时务学堂教习中的“浏阳二杰”。戊戌变法失败后,他组织自立会,建立自立军,并于1900年领导自立军起义,后被张之洞杀害。
9. 《广州和约》
【答案】《广州条约》即鸦片战争中清将奕山与英国代表义律在广州订立的停战协定。鸦片战争开始后,在广州主持抗战的奕山、杨芳等人根本无心抗敌,很快便溃不成军。1841年5月27日,奕山与义律签订了屈辱的《广州和约》,规定清军六天内撤至离广州60英里以外的地方;一周内缴纳600万元“赎城费”;赔偿英国商馆损失30万元。
10.《革命军》
【答案】《革命军》是邹容撰写的宣传民主革命的小册子。《革命军》的理论基础是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天赋人权说,积极歌颂革命,号召推翻集专制、卖国与种族压迫为一体的清政府,恢复人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
他提出了建立“中华共和国”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的革命和独立。《革命军》是当时表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原则和理想最为完整和鲜明的著作,对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论述题
11.“工农武装割据”是如何形成的?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①1927年8月7日,毛泽东出席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的紧急会议,在会上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并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领导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受挫后率部队上井閃山,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1928年4月,同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同年7月,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③1929年1月,为粉碎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根据地的“会剿”,同朱德率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后来,这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发展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从理论上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应在反动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建立和发展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工农武装割据”的意义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革命实践,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12.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论战有什么历史作用?
【答案】(1)主要问题
①要不要维新变法:维新派依据生物进化论和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说的观点,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顽固派则根据“天不变,道亦不变”的思想,反对改变封建制度的变法维新;
②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维新派指出君主专制是中国贫弱的根源,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能挽救中国危亡;顽固派则根据“君权神授”的思想,反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求保持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变法的根本问题。
③要不要废科举,提倡“西学”:维新派认为八股取士是一种愚民政策,主张废除八股取士,兴办新式学校,学习西方的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学说,造就人才;顽固派则坚持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反对兴办新式学堂,反对西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