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渤海大学教育与体育学院618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太学始建于何时? ( )
A. 西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
B. 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年)
C. 汉灵帝光和元年(178年)
D. 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29年)
【答案】A
2. 在明代众多书院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是( )。
A. 岳麓书院
B. 学海堂
C. 漳南书院
D. 东林书院
【答案】D
3. 康有为《大同书》中,实施胎教的是哪个教育阶段? ( )
A. 育婴院
B. 小学院
C. 人本院
D. 中学院
【答案】C
4. 清末癸卯学制中规定的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是( )
A. 蒙学堂
B. 蒙养院
C. 蒙养园
D. 幼稚园
【答案】B
5. 学生在理解“力”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重力”的概念。这种学习属于( )
A. 派生类学习
B. 相关类学习
C. 并列结合学习
D. 总括学习
【答案】A
【解析】派生类学习是指新观念是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的特例或例证,新知识只是旧知识的派生物。例如,如果学生已有了“哺乳动物”的观念,现在来学习“鲸”这种动物,就可通过派生类学习来进行。相关类学习是指当新学习的知识从属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一观念,但并非完全包含于原有观念之中,并且也不能完全由原有观念所代表,二者仅是一种相互关联的从属关系。例如,学生原来认为“教学心理”就是研究知识掌握和技能形成的,现在要让学生认识到“认知策略的学习”也是教学心理研究的内容之一,就是相关类属学习。并列结合学习是在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既非类属关系又非总括关系时产生的。例如,学习质量与能量、热与体积、遗传结构与变异、需求与价格等概念之问的关系就属于并列结合学习。总括学习是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例如,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拦河坝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
,就属于总括学习。重力的概念是力的概念的派生物。因此,答案选体的体积计算公式(V=SH)
A 。
6.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是( )。
A. 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B. 德智体全面发展
C. 人的独立个性全面发展
D. 人的身心全面发展
【答案】A
【解析】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意味着劳动者智力和体力两方面,以及智力的各方面和体力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达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但从更深层次看,它也是指一个人在志趣、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即作为一个真正“完整的”“全面的”人道德发展,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得到的自由、充分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涵义是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这是全面发展的度方面的规定:统一发展,统一于个体和劳动过程。
7. “五指活动” 是陈鹤琴对其“活教育”课程组织形式的形象表述,它体现了儿童生活的( )。
A. 差别性
B. 整体性
C. 实践性
D. 创造性
【答案】B
【解析】课程结构应该具有整体性,应促进学前儿童整体的有机发展。为此,陈鹤琴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丁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活教育”的课程打破惯常按学科组织的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
8. 在儿童学习语言的问题上,颜之推认为应该( )
A. 重视学习通用语言
B. 重视学习本地方言
C. 尽可能掌握多种方言
D. 尽可能掌握不同阶段的语言
【答案】A
9. 20世纪20年代,苏联普通学校“综合教学大纲”取消了学科界限,将全部知识按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其中心是( )。
A. 活动
B. 自然
C. 社会
D. 劳动
【答案】D
【解析】此题是对苏联20世纪20年代教学改革实验的考查。按照1921~1925年间所实施的
,传统学校中的学科界限被打破,学生学习的知识按照自然、劳动和《国家学术委员会教学大纲》
社会三个方面的综合形式加以排列,并以劳动为中心。
10.在道德观上,王夫之主张( )
A. 正义明道
B. 存天理灭人欲
C. 重志明道
D. 理与欲统一
【答案】C
11.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
A. 儿童对母亲的爱
B. 儿童对父亲的爱
C. 儿童对全人类的爱
D. 儿童对上帝的爱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的考查。该理论认为,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