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32岁,因“感冒诱发支气管哮喘”住院。治疗4个月渐渐好转。患者相信“冬病夏治”一说,前来求治。查体:意识清醒,心肺未发现异常,心率80次/分。一般情况可,无失眠、纳呆、便秘或腹泻等症,否认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症。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滑。可采用的治疗方案有() 化脓灸。 温针灸。 铺灸(隔蒜灸)。 蒜泥灸。 艾卷灸。 灯火灸。
有关郭霍法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A.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者中不存在。 B.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纯种。 C.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虽不引起病症,但可长期定植。 D.自人工感染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纯培养。 E.郭霍法则在鉴定一种新病原体时有重要意义。
关于有机磷酸酯类中毒解毒药物的应用原则,叙述错误的是() 联合用药,M受体阻断药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复活药合用。 尽早用药,阿托品应尽量早期使用,避免AChE“老化”。 足量用药,阿托品的用量达到“阿托品化”,然后减量维持,逐渐延长给药间隔,直至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方可停药。 AChE复活药足量的指标:M样中毒症状全部消失,全血或红细胞中AChE活性分别恢复到50%~60%或30%以上。 重复用药:中重度中毒或毒物不能从吸收部位彻底清除时,应重复给药,巩固疗效。
患儿女性,5岁,发热、咽痛1天后出疹就医。查体:体温39.5℃,颜面潮红,口周苍白圈,咽喉红肿,咽部可见脓性分泌物和假膜形成,颈部、躯干、四肢见弥漫性红疹,高出皮肤,扪之粗糙,压之褪色,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患儿初步诊断为猩红热。关于β型溶血性链球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猩红热的主要病原体。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能产生A、B、C三种抗原性不同的红疹毒素。 抗原性不同的红疹毒素均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 在透明质酸酶、链激酶及溶血素作用下,使炎症扩散和引起组织坏死。 链球菌均可致猩红热。 O、S两种溶血素对白细胞和血小板都有毒性。 A组链球菌感染后,均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
患者男性,73岁,右手震颤1年伴右侧肢体活动迟缓4个月。既往有前列腺肥大史。可选用的治疗药物是() 金刚烷胺。 苯海索。 多巴丝肼。 普拉克索。 司来吉兰。
阿片类PCEA与PCIA相比,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