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881管理学之管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双因素理论

【答案】保健一激励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提出的。赫兹伯格认为,人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需要,他们之间彼此是独立的,但能够以不同的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这两类需要是: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具体内容如下:

(1)保健因素是指那些与人们的不满情绪有关的因素,如企业政策、工资水平、工作环境和劳动保护。这类因素处理得不好会引发工作不满情绪的产生,处理得好可预防和消除这种不满。但它不能起激励作用,只能起到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2)激励因素是指能够促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工作表现机会和工作带来的愉快; ②工作上的成就感; ③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 ④对未来发展的期望; ⑤职务上的责任感。

(3)双因素激励理论的意义

双因素激励理论的意义在于它把传统的满意一不满意(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的观点进行了拆解,认为传统的观点中存在双重的连续体: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满意,而不是不满意; 同样,不满意的对立面是没有不满意,而不是满意。

2. 目标网络的内涵。

【答案】目标网络的内涵表现为以下四点:

(1)目标和计划很少是线性的,即并非当一个目标实现后接着去实现另一个目标,如此等等。目标和规划形成一个互相联系着的网络。

(2)主管人员必须确保目标网络中的每个组成部分要相互协调。不仅执行各种规划要协调,而且完成这些规划在时间上也要协调。

(3)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在制定自己部门的目标时,必须要与其他部门相协调。有人研究得出结论,一家公司的一个部门似乎很容易制定完全适合于它的目标,但这个目标却在经营上与另一个部门的目标相矛盾。

(4)组织制定各种目标时,必须要与许多约束因素相协调。

3. 价值链

【答案】价值链是指企业所有的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的创造价值的一个动态过程。价值链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在其所著的《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波特认为任何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活动构成,这些活动分布于从供应商的原材料获取到最终产品消费时的服务之间的每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相

互关联并相互影响。

4. 定量学派

【答案】定量学派又称定理管理学派,是相对定性管理学派而言的学术派别。它的主导思想是运用数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科学方法对经济现象做量化分析,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对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认识。与定性管理相比,定量管理具有以下优缺点:

(l )优点

①力求减少决策中的个人主观判断成分,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来寻求决策工作的科学化;

②各种可行方案均以效益高低作为评判依据,有利于实现决策方案的最优化;

③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作为辅助决策的手段,使复杂问题能在较短时间内得到优化的解决方案。

(2)缺点

①不能脱离定性分析而独立存在;

②不能很好地解释和预测组织中成员的行为;

③有时受到实际情境难以定量化的限制。

5. 目标效价

【答案】目标效价又称目标价值,是指个人对他所从事的工作将要达到的目标的效用价值的估价,即对组织所提供的诱因或报酬的全部预期价值的主观估计,衡量其价值大小的依据是这些诱因或报酬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个人的需要。

6. 组织精神

【答案】组织精神是指组织经过共同奋斗和长期培养所逐步形成的认识和看待事物的共同心理趋势、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组织精神是现代意识与组织个性相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往往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形式加以概括,通常以厂歌、厂训、厂规、厂徽等形式表现出来,是组织经营宗旨、价值准则、管理信条、发展规划的综合体现,是构成组织文化的基石。

组织精神是指导组织运作的哲学思想和主导意识,通过领导者的引导、宣传、教育、示范以及员工的积极参与配合,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逐渐形成,它反映了一个组织的基本素养和精神风貌,是凝聚组织成员的精神动力。

7. 古典决策理论

【答案】(1)古典决策理论的概念

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经济人”假设提出的,主要盛行于20世纪50年代以前。这一理论认为应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待决策问题,即决策的目的在于为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古典决策理论假设,决策者是完全理性的,决策者在充分了解有关信息情报的情况下,是完全可以做出实现组织目标的最佳决策的。古典决策理论忽视了非经济因素在决策中的作用,这种

理论不可能正确指导实际的决策活动,从而逐渐被更为全面的行为决策理论所代替。

(2)古典决策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决策者必须全面掌握有关决策环境的信息情报;

②决策者要充分了解有关备选方案的情况;

③决策者应建立一个合理的层级结构,以确保命令的有效执行;

④决策者进行决策的日的始终在于使本组织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8. 沟通

【答案】(1)沟通的定义沟通是指信息的传递与理解,即人与人之间传递思想和交流情报、信息的过程。沟通的目的是激励或者影响人的行为。

(2)沟通过程包括的四个要素

①信息源,又称为信息沟通的发送者,是指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主动发送者。

②信息内容,即沟通的内容,组织中沟通的信息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它既包括正式沟通中的内容,也包括非正式沟通中的内容; 既包括书面的内容,也包括口头的内容。

③信息的接受者,即沟通过程中处于被动地接受信息的一方。在沟通的不断循环过程中,信息的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的身份会不断改变,特别是在双向沟通中。

④沟通渠道,即信息交流的通道。不同沟通渠道的沟通效率是不一样的。

(3)沟通的意义

①沟通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

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③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建立联系的桥梁。

9. 弹性福利计划

【答案】弹性福利计划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固定式福利的新员工福利制度,又称为“自助餐式的福利”,即员工可以从企业所提供的一份列有各种福利项目的“菜单”中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福利。弹性福利制强调让员工依照自己的需求从企业所提供的福利项目中来选择组合属于自己的一套福利“套餐”。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专属的”福利组合。弹性福利制非常强调员工参与的过程,希望从别人的角度来了解他人的需要。但事实上,实施弹性福利制的企业,并不会让员工毫无限制地挑选福利措施,通常公司都会根据员工的薪水、年资或家眷等因素来设定每一个员工所拥有的福利限额。而在福利清单在所列出的福利项目都会附一个金额,员工只能在自己的限额内购买喜欢的福利。

10.学习型组织

【答案】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是指由于所有组织成员都积极参与到与工作有关问题的学习、识别与解决中,从而形成了具有持续适应和变革能力的一种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员工们不断获取和共享新知识,并有意愿将其知识用于制定决策或做好他们的工作。学习型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