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统计学801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在科学技术进步并应用于生产的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较快增长,因此我们可以使生产资料生产脱离开消费资料生产的制约而单独地增长。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较快增长是指在科学技术进步并应用于生产过程的条件下,由于社会对生产资料需求的增长快于对消费资料需求的增长,生产资料的生产也就应快于消费资料的生产; 相应地,制造生产资料的那部分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又应快于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

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两大部类。承认生产资料生产的较快增长,并不意味着生产资料的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而片面地、孤立地增长。相反,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归根到底要受消费资料生产的制约。这是因为,首先,在第一部类生产的发展中,追加劳动力所需要的消费资料,必然要依赖第二部类生产的发展来提供; 其次,制造生产资料只是提供生产的手段和条件,它本身并不是社会生产的最终目的,第一部类生产的发展,必然还要依赖第二部类的发展所提供的市场。

因此,可以使生产资料的生产脱离消费资料的制约而单独的增长的说法是错误的。

2. 在生产与分配的关系上,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只能被动地服从生产。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于生产之外。有两种分配:一种是产品的分配,另一种是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分配。后者实际上也就是资源的分配。这两种分配与生产的关系是不一样的:

(1)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这表现在分配的对象是生产的产品,没有产品也就不可能有分配。就分配的方式来说,分配也是由生产决定的。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分配过程中的地位。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生产,也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参加分配。一些人以出资者的方式参与生产活动,他们就以投资分红的形式参与利润的分配; 如果以劳动者的形式参与生产过程,就以下资的形式参与分配。

(2)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配决定着生产。在生产之前,必须进行生产资料的分配,即确定生产资料是归某个阶级、集团所有还是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问题; 同时,还必须对社

会成员进行分配,使他们在生产过程中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分配对生产也有决定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对效率具有激励作用。收入分配的力式不仅会直接影响劳动的效率,也会直接影响生产要素配置的效率。

因此,不能笼统的说是生产决定分配还是分配决定生产,要在具体的情况下做出具体的分析。

3. 虚拟资本就是实际不存在的资本。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虚拟资本是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是现实资本的副本。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信用形式上的虚拟资本,主要有期票、汇票、银行券、纸币、国家债券、各种证券抵押贷款等; 另一种是收入资本化形式上产生的虚拟资本,主要山股票、债券构成。

虚拟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具有资本和商品的性质。虚拟资本不是虚无资本,是信用制度高度发达的产物,对商品经济正在产生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首先,虚拟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使经济发展中的资本约束被缓解。其次,虚拟资本导致财富虚拟化,加快了整个经济的虚拟化进程,产生了虚拟经济。

4. 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质副本,因此虚拟资本的价格是由实体资本的价值决定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质副本”这句话是正确的。因为虚拟资本是以证书形式证明实体资本所有权,表现实体资本价值。

但是,虚拟资本的价格不是由实体资本的价值决定,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因此它不随实体资本的价值变动而变动,而呈现出相对独立性。虚拟资本价格运动的特点是:

(1)虚拟资本价格与预期收益大小和预期收益的可靠程度成正比。

(2)在预期收益率一定的情况下,利息率按相反方向调节虚拟资本价格。

(3)虚拟资本价格的涨跌与证券市场的供求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

二、论述题

5. 论述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特征和基本经验。

【答案】(1)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特征

①我国的改革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进行的,坚持从实际出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依据中国的基本国情,积极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具有明显的群众性的特点。

②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并逐步走向城市。以“包产到户”为中心的农村经济改革,成为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引爆点”。农村改革率先取得成功,为稳定人民生活奠定了基础,也使人们增强了改革的信心。

③我国的改革保持了历史的延续性,实行双轨过渡、增量改革。中国渐进式改革注重历史的延续性,采取了一种过渡性的双轨制的体制。双轨制的基本思路是,在旧体制“存量”暂时不变

的前提下,在“增量”部分首先实行新体制,然后随着新体制部分的确立和比重加大,再使“存量”部分逐步向新体制“并轨”。双轨制渗透到价格、财税、金融、收入、外汇等各个方面。

④我国的改革是试点先行,从局部到整体,逐步推进的。渐进式改革是一种局部先行的非均衡改革战略。渐进式改革的理论认为,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前后经历了数百年的时间,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也不能急于求成。因为市场体系的形成、企业制度的转换、市场法规的制定、社会价值观念的更新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都需要有个演进与磨合的过程。所以只能先试验再推广,实行分领域、分部门、分地区、分企业的各个突破。

⑤我国的改革是将国有经济的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互结合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改革的核心,乃是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渐进式改革的理论认为,公有制经济同市场经济是可以兼容的,应该把国有经济的内部改革与市场体系的外部推进紧密地结合起来,并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2)我国渐进式改革道路的基本经验

①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以及在党领导下的强有力的政府,尤其是一个富有权威的中央政府。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走向成功的政治前提。

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局部突破相结合。重大的改革举措,根据不同情况,有的先制订方案,在经济体制的相关方面配套展开; 有的先在局部试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既注意改革的循序渐进,又不失时机地在重要环节取得突破,带动改革全局。实践证明,这种将整体规划与局部推进有机结合的改革方略是符合我国国情的。

③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决定各项改革措施取舍和检验其得失的根本标准。

④坚持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社会的稳定是经济改革得以成功的基础,改革是促进发展的手段,而经济发展又是社会长期稳定的根本保证。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发展。

⑤改革与开放紧密联系在一起,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对外开放一方面增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对社会经济的稳定提出丁新的挑战,另一方面,为改革提供了更多的外部资源,包括经济资源和改革相关的制度知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改革成本,促进了改革。

6.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结合实际生活,谈谈你对此的认识和看法。

【答案】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这充分表明了我们党依靠创新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己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对科技进步和创新提出了更加全面、更加紧迫的需求,我们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抓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力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1)实施以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