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80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题库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那么受益者将是( )。
A. 雇员
B. 债权人
C. 退休金领取者
D. 债务人
【答案】D
【解析】如果通货膨胀没有被预料到,那么现在的钱就没有以前值钱,对于债务人来说,他需要还的钱实际上就减少了,所以通货膨胀对债务人有利,而对债权人不利。
2. 假设一个经济中,政府采购数量为300,预算赤字是24,国内居民储蓄为244,消费为960,贸易赤字是18,那么,下列哪一论述正确? ( )。
A. 可支配收入为1204
B. 国民收入为1480
C. 投资为238
D. 以上所有都正确
【答案】D
=i+nx。y-c-t=244,【解析】经济均衡条件为y=c+i+g+nx,变形得y-c-t+(t-g )预算赤字t-g=-24,
代入均衡条件公式可求解得投资i=238;国民收入y=c+i+g+nx=960+238+300-18=1480;政府税收为t=-24+g=-24+300=276。由此可求得可支配收入y d =y-t=1480-276=1204。
3. 在小型开放经济中,下列哪一种利率等于世界利率? ( )
A. 实际利率
B. 名义利率
C. 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
D. 取决于汇率是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
【答案】A
【解析】投资者考虑的是他们能从投资中得到多少实际购买力,而不是考虑能从投资中获得多少货币单位,所以投资者关心的是实际利率。
4. 国际收支失衡意味着( )。
A.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借方、贷方余额不等
B. 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的余额不等
C. 物品、劳务的进出口额不等
D. 资本流出与流入额不等
【答案】B
【解析】国际收支平衡要求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的余额要相等,否则就是国际收支失衡。
5. 理性预期的总供给函数认为,只要中央银行公开宣布降低货币增长率,则( )。
A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就都会下降
B. 失业率无需下降,通胀率就会下降
C.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不会下降
D. 失业率下降,通胀率不一定下降
【答案】C
【解析】理性预期的总供给函数认为,能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只改变价格水平,而对实际产量和就业没有影响; 只有未预期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才影响实际产量。因此中央银行公开宣布降低货币增长率,由于理性预期,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都不会下降。
二、论述题
6. 试论述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即通货膨胀是指价格和工资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所产生的影响包括对收入分配、财产分配、经济效益、经济增长以及国际收支的影响。
(1)通货膨胀对收入分配、财产分配的影响
通货膨胀降低固定收入阶层的实际收入水平。即使就业工人的货币工资能与物价同比例增长,在累进所得税下,货币收入增加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此外,税率的上升也会使工人的部分收入丧失。
通货膨胀对储蓄者不利。随着价格上涨,存款的实际价值或购买力就会降低。
通货膨胀还可以在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具体地说,通货膨胀靠牺牲债权人的利益而使债务人获利,如果通货膨胀率大于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就为负值。
(2)通货膨胀对经济效益、经济增长的影响
在需求拉动通货膨胀的刺激下,产出水平会提高,温和的需求拉动通货膨胀将刺激产出的扩人和就业的增加。
在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作用下,物价水平提高,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工人会要求增加工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就会在一个更小的产出水平下进行生产。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导致产出下降、失业率上升。
恶性通货膨胀会造成经济、社会危机:当通货膨胀严重到一定程度形成恶性通货膨胀时,这时候就不仅仅是对上述各方面产生正常影响了,而是会造成整个经济、社会陷入危机。
(3)通货膨胀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发生通货膨胀的国家,国内市场商品价格上涨,出口商品价格也上涨,从而影响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出口减少,导致国际收支恶化。
三、计算题
7. 假定短期供给函数为Y=14N-0.04N2,劳动力需求为
平为1; 名义工资为6美元:实际下资为6美元:就朴量为100。试问:
(1)当政府支出扩大使总需求曲线右移,从而使总产出增加,价格水平上升到1.1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有何变化?
(2)当工人要求增加10%的名义工资(因为价格水平上升了1000)使总供给曲线左移,从而使总产出下降,价格水平上升到1.15时,就业量、名义工资、实际工资有何变化?
(3)什么是长期的实际产出、实际工资和就业量?
(4)为什么实际产出会超过1000美元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答案】(1)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劳动力市场上有:
均衡时W=6.42,N=102.08。
这就是说,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均衡就业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02单位,名义工资从6.00美元上升到6.42美元; 实际工资从6美元下降到5.84美元(=6.42÷1.10)
(2)当工人要求增加10%的名义工资水平时,劳动力市场上有,
均衡时可得W=6.81,N=101。
这样,均衡就业量就从102单位下降到101单位; 名义工资从6.42美元上升到6.81美元; 实际工资从5.84美元上升到5.92美元(=6.81÷1.15)。
(3)在充分就业产出水平上,总产出为1000美元,实际工资为6美元,均衡就业为100单位。如果现期劳动力市场上的实际工资水平低于6美元、实际就业超过100单位,则工人都会要求更高的名义工资。最终,在长期,实际产出会回到1000美元,就业量和实际工资也会分别恢复到100单位和6美元的水平。
(4)只要工人不预期原来的价格水平会有所提高,价格水平的上升就不会立即反映到名义工资的上升中。这样工人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就会促使厂商雇用更多的工人,使实际产出超过充分
,劳动力供给为。劳动者预期P=1的价格水平会持续下去。如果经济开始时位于1000的充分就业产出水平; 价格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