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620中外音乐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沃恩·威廉斯

【答案】英国作曲家。20世纪上半叶复兴英国音乐的重要作曲家,英国民族音乐的杰出代表,创作受到德彪西、拉威尔的影响,同时强调本土音乐素材的运用,作品丰富,主要有9部交响曲、管弦乐《塔里斯主题幻想曲》、《绿袖子主题幻想曲》等。

2. 贝尔格

【答案】奥地利作曲家,一战前从勋伯格学习,成为“新维也纳乐派”成员。创作技艺精湛、善于表达深刻感情,自由无调性歌剧《沃采克》为他树立了崇高声誉,运用十二音体系写作的《小提琴协奏曲》和歌剧《璐璐》显示了其出众才华,前者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协奏曲之一。

3. 威伯恩

【答案】奥地利作曲家,与贝尔格同为勋伯格的学生。他运用十二音技术创作,手法精炼,将一些看似孤立的音乐素材,按复杂的对位和节奏型有机结合,虽作品结构微小,但极具表现力。作品多为简洁短小的室内乐曲和歌曲,预示了整体序列音乐的观念,对20世纪后半叶作曲家有很大启示。

4. 《新音乐杂志》

【答案】1834年,作曲家舒曼与维克等人共同创办的音乐评论杂志。杂志对当时德国社会音乐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进行评论,热情赞扬舒伯特等作曲家的才华,推荐肖邦和勃拉姆斯等新人。舒曼在评论文章中常用“佛洛列斯坦”和“埃塞比乌斯”两个笔名,代表不同的性格,撰写各种不同观点的评论文童。

5. 荷马史诗

【答案】《荷马史诗》是形成于约公元前8世纪的两部大型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相传由盲诗人荷马记载编纂而成。 赛》

《荷马史诗》以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取材精要,叙述生动,反映了公元前12世纪一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采用扬抑抑格六音步诗行写作,节奏感强烈,由行吟诗人边弹里尔琴边诵唱,进行口头传播。

6. 《埃莱克特拉》

【答案】理查德。斯特劳斯创作的歌剧。由剧作家霍夫曼斯塔尔根据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同名剧作撰写剧本,剧情为:迈锡尼王阿伽门农的女儿埃莱克特拉与其兄弟共谋,将拭夫的

母亲克莉泰姆内斯特拉与情夫杀死,为父亲报仇,事后埃莱克特拉狂舞而死。歌剧大量使用不谐和音与近于无调性的和声语言,预示了20世纪的某些技法。

二、简答题

7. 简述巴赫的创作和他的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2)创作分期:

一般而言,巴赫的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年,巴赫前往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娶玛丽亚·巴巴拉为妻,后返回魏玛,出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在这里供职达十年之久。他从魏玛时期开始就被推崇为大师。

第二阶段,柯登时期:1717年,巴赫前往柯登,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获得亲王的宠信,他的许多名作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爱妻不幸去世。

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4年,巴赫获得莱比锡市立托马斯学校乐监和托马斯教堂等四个教堂的工作,此后二十七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这期间创作了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众多的管风琴曲,同时还为每星期的礼拜提供新的宗教曲目,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在此时写成。

(3)代表作品:

巴赫作品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

①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三百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2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②器乐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还把维瓦尔迪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xed Clavier )《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种白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4部《乐队组曲》和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三百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4)艺术成就:

①《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②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③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④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小提⑤使巴罗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

,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

(5)巴赫音乐的意义: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音乐表达得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圣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云梯,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

8. 勃艮第乐派的形成过程、创作风格特点及代表人物。

(1)形成:

勃艮第公国11世纪时处于法国管辖之下,14世纪脱离法国,随后势力扩张,领土包括法围北部、比利时、荷兰、卢森堡一带,约1477年,法国又占领了这块地域。勃艮第乐派形成、发展在1400~1450年间,当时勃艮第公国的王侯们对音乐的热爱,吸引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献身宫廷,

,重要的成就是确立了大型宗教于是形成了欧洲大陆最早的乐派。他们常用的音乐体裁是“尚松”

体裁“弥撒曲”五部分的常规写作形式,代表作曲家为杜费和班舒瓦。

(2)风格特点

①作品以三声部复调音乐为主,即固定低声部、中间对应声部和高声部。弥撒曲均为四声部复调作品,四声部自下而上为:低音对应声部、同定声部、高音对应声部和旋律声部。

②旋律和节奏的发展集中在高声部,假低音的技巧常被采用,即三度和六度平行进行。 ③兰迪尼终止式普遍出现。

④喜好世俗风格的尚松、宗教性的经文歌和弥撒曲体裁。

,班舒瓦(Gilles Binchois约1400~1460) (3)代表作曲家:杆费(G •Dufay , 约1400~1474)

①杜费:天主教神父,勃艮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他的音乐作品涉猎当时各种世俗和宗教音乐体裁。在世俗方面涉及一些歌谣曲; 在宗教方面有大量的经文歌和弥撒曲,他的经文歌被人称为“来自天堂的乐声”。弥撒曲在音乐史上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次将世俗曲调运用到弥撒曲中; 第一次将经文歌四声部织体运用到弥撒曲中; 第一次在定旋律的下方加一个对位的低声部在弥撒曲中运用。

②班舒瓦:天主教神父,与杜费同为勃艮第乐派的重要作曲家。年轻时从军,后效力于勃艮第王朝。在他简朴的音乐中,世俗音乐占有重要的地位,以三声部的尚松为代表,其高声部用人声,下两个声部为器乐伴奏,旋律性强,并呈现出三和弦轮廓。

【答案】

9. 简述A. 斯卡拉蒂与他对歌剧的贡献。

【答案】(1)人物简介:

,共写了115部歌剧,是现代歌剧的缔造者。 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 166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