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山东中医药大学人文社科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

【答案】(1)外部条件

①家庭教养方式

②社会风气

③同伴群体

(2)内部条件

①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认知失调是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

②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③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己有的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己有的道德判断水平。

2. 我国的心智技能形成理论?

【答案】我国心智技能形成理论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阶段。

(1)原型定向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②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的自觉性

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④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2)原型操作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使心智活动的所以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

②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 ③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

④为了使活动方式顺利内化,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一边进行实际操作,一边用言语来标志和组织动作执行。

教学之注意以下几点:

①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不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3. 如何有效实现社会规范的信奉性学习?

【答案】信奉行为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引起。信奉学习的关键就是要使学生确立起规范的价值信念,从而才能使学生对规范的遵从达到信奉水平。规范的价值信念是一种认识与情感相结合的复合心理结构。规范的信念结构是在反复的遵从实践基础上,不断获得规范价值的认识以及相应的情感而逐步确立的。为此,在信奉学习中,首先要注意使学生获得有关规范的价值认识,同时要注意丰富规范价值的情绪体验(情感)。

(1)对规范价值的认识

①对规范实践后果的认识。规范的价值认识是在对规范的实践后果进行伦理学判断的基础上产生的。对规范实践后果的认识是获得规范的价值认识的感性基础。规范的价值认识是关于规范行为(合乎社会规范要求的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价值判断。规范的实践后果是遵从行为的一种反馈信息,因而这种认识只有在依据社会规范去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这可以结合依从学习与认同学习进行。在依从实践与认同实践的基础上,注意使学生认识这些遵从行为的后果,为社会规范的价值认识提供感性基础。

②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掌握。规范的价值认识是依据社会规范的价值观对规范的实践后果进行价值评判而产生的。规范的价值观是关于人与人之间正确相处的原理、原则,是评价人的社会行为的是非、善恶与美开的伦理学标准。要使学生掌握集体主义价值观,必须以集体主义的价值标准来评判规范的实践后果,从而揭示规范的伦理学意义,从实际评判过程中逐步掌握集体主义价值观。

③消除意义障碍。意义障碍是指妨碍学生对社会规范价值作出正确认识的错误思想。意义障碍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是一种对立的思想影响造成,有的是由认识的局限性造成。在信奉学习过程中,对各种意义障碍都要晓之以理,摆事实,讲道理,进行说服教育,不可压服。

(2)社会规范的情绪体验

①情绪体验及其信息源:情绪体验即情的感受或称情感。这是主体在外界刺激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唤醒或激活状态的反馈感受。情绪体验是一种对多种信息源产生的复杂感受。当代情绪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有意识的}性绪体验由下列三方面的输入信息的整合感受而产生。

②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使学生获得规范价值认识的同时,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情感。使学生感到遵从规范光荣,背离规范可耻,履行规范感到心安理得,背离规范感到内疚,受良心的谴责。注意丰富主体对情境的感受:要注意结合学生己有的经验对情境进行评价,丰富学生对社会规范后果及其意义作用的认识; 情绪也可以通过“替代”作用而学到。这是通过一种移情作用而实现的。移情一般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情感上的相互作用。当一个人感到对方的某种情

绪时,自己也能发生感染或共鸣,也能体验到相应的情绪。另外,移情也表现为设身处地感受和理解别人的心情。移情是丰富情绪体验的一种渠道。为此,教育上要注意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情绪感染影响。教师的道德情感可以通过移情作用而影响学生的情感。

4. 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学习理论有何异同? 它们是如何看待学习的规律的?

【答案】(1)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学习理论异同

巴甫洛夫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通过用狗作为实验对象,提出了广为人知的经典条件反射。而华生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刺激一反应说的代表人物。他们二者的学习理论异同如下:

①相同之处

a. 巴甫洛夫和华生的学习理论都是学习的联结理论,都是以设想刺激与反应间的直接联系为基础的,都把反应看成是由刺激直接引起的。由此,他们把行为看成是被动地由环境直接支配的;

b. 他们的学习理论都是在动物实验研究的基础卜得出的,如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以狗为研究对象,而华生的行为主义则是在动物实验室,如以白鼠为研究对象;

②不同之处

a. 对学习的具体解释不同: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结合,而华生的学习理论则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形成习惯的过程,主要强调外显的行为的作用,认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不存在心理、意识的中介;

b. 有关学习规律的看法不同:巴甫洛夫主要强调条件反射的保持与消退、分化与泛化; 而华生的学习理论则主要主张学习的频因律和近因律。

(2)对学习规律的看法

①巴甫洛夫的学习理论

a. 保持与消退:巴甫洛夫发现,在动物建立条件反射后继续让铃声与无条件刺激(食物)同时呈现,狗的条件反射行为(唾液分泌)会持续地保持下去。但当多次伴随条件刺激物(铃声)的出现而没有相应的食物时,则狗的唾液分泌量会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而自行减少,这便是反应的消退。

b. 分化与泛化。在一定的条件反射形成之后,有机体对与条件反射物相类似的其他刺激也作出一定的反应的现象称为泛化。而分化则是有机体对条件刺激物的反应进一步精确化,那就是对目标刺激物加强保持,而对非条件刺激物进行消退。

②华生的学习理论华生对学习的规律开始主张频因律和近因律,后来认为频因律与学习不符,只保留了近因律,即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5. 知识掌握的实质是什么? 知识掌握有哪些类型?

【答案】(1)知识掌握的实质

知识的掌握,指在知识传递系统中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及占有,是通过一系列心智活动在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