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837数量经济学基础之宏观经济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菜单成本

【答案】菜单成本是指不完全竞争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是厂商在调整价格时实际支出的成本。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新凯恩斯主义者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另有一类成本是厂商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它虽不是厂商实际支出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厂商调整价格,也被称为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理论认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有粘性。菜单成本的存在是新凯恩斯主义为反击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粘性的重要理由。

关于菜单成本能否引起价格的短期粘性,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菜单成本通常非常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认为,菜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粘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2. 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答案】政府转移支付乘数是指收入变动对政府转移支付变动的比率。政府转移支付乘数一般为正值,表示收入随转移支付的增加而增加。

3. 结构性失业

【答案】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结构性失业经常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它不能通过扩大总需求予以解决。一般认为对就业有严重影响的比较重要的结构变化有:消费者趣味的变化、技术水平的变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消费者趣味、技术水平的长期变化以及政府政策的变化会新产生一些行业,也会淘汰一些行业,从而造成失业。人口的增长既能影响生产又能影响劳动力供给,所以也会影响失业。

4.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例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可通过紧缩货币供给量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

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提高货币供应增长速度来刺激总需求,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更为容易,利息率会降低。因此,当总需求与经济的生产能力相比很低时,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最合适。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削减货币供应的增长率来降低总需求水平,在这种政策下,取得信贷较为困难,利息率也随之提高。因此,在通货膨胀较严重时,采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较合适。

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5. 内生增长理论

【答案】内生增长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种,它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用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增长率差异,认为经济的长期增长依赖于储蓄率和其他因素,而不仅仅依赖于劳动力的增长率。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根据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竟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按照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使稳定增长率内生化的两条基本途径就是:①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 ②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被要素的积累所影响。

6. 理性预期

【答案】理性预期是指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的在长期中平均说来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理性预期由约翰·穆思在其《合理预期和价格变动理论》(1961年)一文中首先提出。实际上,理性预期包含以下三个含义:

(1)作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为了追求最大利益,他们总是力求对未来作出正确的预期。

(2)为了作出正确的顶期,经济主体在作出预期时会力图得到有关的一切信息,其中包括对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了解和有关的资料与数据。

(3)经济主体在预期时不会犯系统的错误。

简言之,理性预期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理性预期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重要假设之一(其余三个为个体利益最大化、市场出清和

,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攻击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武器。 自然率假说)

二、简答题

7. 在西方经济学中,总需求是短期中影响国民总产出最重要的因素。请问:

(1)总需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减税政策会怎样影响总需求?

(3)政府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又会怎样影响总需求?

【答案】(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物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在不考虑国外需求的情况下,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是指价格、收入和其他经济变量在既定条件下,家庭、企业和政府将要支出的数量,因此总需求衡量的是经济中各种行为主体的总支出。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其表达式可以表示为:y=c+i+g+x-m

(2)减税政策会导致总需求增加。原因在于消费是可支配收入的函数,可支配收入越高,居民的消费需求就越大,可支配收入越低,人们的消费需求越小。人们的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减去税收,再加上政府转移支付。在其他经济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减税政策会导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消费需求增加,继而导致总需求增加。

(3)政府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并不会直接影响总需求,但会间接导致总需求增加。政府在公开市场上买进债券,实际上是扩大货币供应量,在货币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降低利率水平。投资是利率的函数,投资的大小取决于借款的预期收益和成本的比较,在投资的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利率降低就降低了投资的成本,因此利率降低会刺激投资需求,投资需求增加也就导致了总需求增加。

8. 简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三个基本因素及其主要政策主张。

【答案】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建立在有效需求不足的基础之上的,而其有效需求不足理论则是以其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为前提的。凯恩斯的三大基本心理规律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和流动性陷阱。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

按照凯恩斯的消费理论,消费曲线是以递减的速率单调上升,因此消费的增加存在一个上限,存在一个极大值。当消费达到极大值时,如何增加可支配收入,消费都不会进一步增加。如果达到极大值时的消费不能实现充分就业,那说明消费是不足的。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原因是在经济萧条的情况下,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低,投资者不投资或少投资,这样经济更加萧条,投资的收益率(资本的边际效率)更低,投资更少……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后果是:投资的增加存在一个上限,存在一个极大值,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

(3)流动性陷阱

利率:的下降有一个下限,达到下限时,无论如何增加货币供给,都将转化为人们于中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对:不再产生影响。由此可见,货币的价格; 也存在刚性,货币政策会失效。一大

,总需求是小足心理规律结合在一起,得出的结论是:由于消费和投资的小足(不可能无限增加)

的,必然小于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必不可少,并且主要手段是运用财政政策,所以凯恩斯主义被认为是财政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