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619心理学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单选题
1. 下列情况中,被试最容易出现随机应答的是( )
A. 缺乏完成测验的必要技能或不愿意被评价
B. 希望自己在测验使用者眼里显得很不错
C. 希望自己看起来有精神疾病或者缺乏能力
D. 倾向于同意题目中描述的任何观点或行为
【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被试会按自己的真实情况完成测验。但是当被试缺乏完成测验的必要技能或不愿意透露真实情况时,就会随机选择。
2. 为了规范和维护心理测验工作的发展,中国心理学会于1992年颁布了( )。
A. 《训一算机化测验学解释指南》
B. 《心理学家的道德准则与行为规范》
C. 《心理测验管理》
D. 《教育和心理测验标准》
【答案】B
【解析】针对滥用和误用测验的情况,中国心理学会于1992年提出《心理测验工作者的道德准则》。
3. 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 法来控制( )。
A. 复述的作用
B. 成熟的作用
C. 疲劳的作用
D. 期待的作用
【答案】A
【解析】在记忆研究中,通常采用Peterson-Peterson 法来控制复述的作用。也可以让被试在这段时间做一些简单的算术运算,以此来对抗被试的复述。
4. 儿童能够自发运用记忆策略,对羊与牛、作业本与教科书、苹果与草蓦的图片进行分类记忆的年龄是( )。
A.4~5岁
B.6~7岁
C.8~9岁
D.10~11岁
【答案】D
【解析】根据弗拉韦尔等人以5~11岁儿童为被试的研究,刺激物为一组图片,图片可以分为四类:动物、家具、交通工具和衣服。以归类作为策略考查不同年龄阶段被试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10~11岁儿童基本上是自发应用归类策略以提高记忆效果的,其他年龄儿童则可、能。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5. 注意最初级的生理机制是( )。
A. 脑干网状结构
B. 边缘系统
C. 选择过滤器
D. 朝向反射
【答案】D
【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朝向反射是由情景的新异性引起的一种复杂而又特殊的反射,它是注意的最初级的生理机制,刺激物一旦失去新异性,朝向反射就不会发生了。
6. 于1948年首先用投射法对成就动机进行实验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
A. 麦克里兰德
B. 阿特金森
C. 默里
D. 布鲁纳
【答案】A
【解析】麦克兰德认为成就动机可以展现在人们的想象或幻想中,于是,他设计了一种投射测验一一主题统觉测验来测量个体的成就动机。
7. 自我意识在小学( )发展速度较快,以后速度逐渐减慢。
A.1~3年级
B.4年级
C.3~4年级
D.2~4年级
【答案】A
【解析】小学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趋势为:小一到小三处于上升时期; 小三到小五处于平稳阶段; 小五到小六又处于第二个上升阶段。
8. 强调前后学习的情境相似性对迁移效果影响的理论是( )。
A. 经验概括说
B. 共同要素说
C. 关系转移说
D. 结构匹配说
【答案】B
【解析】相同要素是指相同的刺激与反应联结,刺激相似而且反应也相似时,两情境的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而经验概括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在迁移中的作用,认为迁移更多的是依赖于对一般原理的理解以及这种理解在新旧情境的相互关系中的作用。关系转移说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 结构匹配说假定迁移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表征匹配的过程,表征包括事件的结构特征、内在关系与联系等,若两表征匹配,则可以产生迁移。 9. 爱因斯坦说:“在我的思维结构中,书而的或口头的文字似乎小起任何作用,作为思维元素的心理的东西是一些记号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向。由我随意地再生和组合……”这段话体现的主要思维种类( )。
A. 动作思维
B. 形象思维
C. 抽象思维
D. 常规思维
【答案】C
【解析】抽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
10.品学均差的学生既惧怕学习上的困难,又担心学习不好受到处分。这反映的是( )。
A. 双趋冲突
B. 双避冲突
C. 趋避冲突
D. 以上皆非
【答案】B
【解析】趋避冲突是在同一事物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冲突。双趋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同时吸引着人们,但只能选择其中一种目标时产生的冲突。双避冲突是指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图回避的事物,而只能回避其中的一种时产生的冲突。
11.( )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传递信息的。
A. 神经特殊能量学说
B 模式理论
C 特异化理论
D. 行波理论
【答案】C
【解析】特异化理论认为,不同性质的感觉是由不同的神经元来传递信息的。有些神经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