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上海住院医师康复医学科题库>风湿科题库

问题:

[单选] 原发性痛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A . 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
B . 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
C . 胰岛素抵抗
D . 尿酸排泄减少
E . 尿酸生成增多

霍乱的古典生物型和EL-Tor生物型细菌的鉴别通过() A.涂片染色。 B.悬滴镜检。 C.羊血细胞溶血试验。 D.霍乱红试验。 E.霍乱血清凝集反应。 预防喉痉挛,一般不用() 先吸净口、咽气管内的分泌物。 预过度吸氧1分钟。 静注利多卡因1~1.5mg/kg。 静注阿托品0.5mg。 通气正常、神志尚未完全清醒时拔管。 一正视者能看清的最近视标离眼球表面的距离是12.5cm,其调节幅度是() 10.00D。 5.00D。 8.00D。 3.00D。 20.00D。 将远点、近点转换为屈光度,用近点的屈光度减远点的屈光度得到的是() 调节范围。 调节幅度。 焦距。 集合范围。 融合储备。 患者,男性,35岁,乏力消瘦2个月,腰部可见带状疱疹,血中HIV抗体检测阳性,CD4+T细胞0.3×109/L,此患者属HIV感染的临床分类的类别和级别是() A类3级。 B类2级。 B类3级。 C类2级。 C类3级。 原发性痛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只有很少数患者是因为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增强或次黄嘌呤一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缺乏引起痛风,80%~90%原发性痛风病人都是因为肾小管排泌尿酸减少或回吸收过多发病。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