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热机械处理对TiNi基形状记忆合金相变特性和力学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TiNiFe,TiNiCu,热机械处理,相变特性,力学性能

  摘要



本论文通过对Ti50Ni48Fe2合金进行变形量为50%,60%,70%的冷轧变形及300℃-550℃的退火处理,通过测试合金的相变温度和力学性能,研究了不同的冷轧及热处理方式对Ti50Ni48Fe2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形状记忆效应等性能的影响。与此同时,研究了变形量为50%,60%,70%的冷轧变形及300℃-550℃的退火处理的Ti50Ni48Fe2合金的超弹性,探讨了退火温度、试验温度、织构及室温循环等因素对合金超弹性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向Ti50Ni45Cu5合金中添加0at%,0.5at%,1.0at%,1.5at%含量的Co元素,通过测试合金的相变温度,室温显微组织、室温力学性能,系统研究了Co元素对Ti50Ni45Cu5合金的相变特性、微观组织、力学行为等的影响;类似的通过向Ti50Ni45Cu5合金中添加0at%,1at%,2at%,3at%含量的W元素,通过测试合金的相变温度,室温显微组织、室温力学性能,系统研究了W元素对Ti50Ni45Cu5合金的相变特性、微观组织、力学行为和形状记忆效应等性能的影响。

阻温曲线显示,合金冷轧变形量达到50%后,阻温曲线检测不到马氏体相变结束温度(Mf),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的相变温度降低,Af由50%冷轧变形量的9℃,降低到70%时的-20℃;随着冷轧后退火温度升高,合金的相变温度随着升高,70%冷轧变形量合金在550℃退火后的Af升高到-8℃。XRD和TEM测试显示,冷轧后合金中引入了大量的位错,同时晶粒得到细化,TEM还显示70%冷轧合金在500℃退火30min后发生了再结晶。合金力学性能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得到提高,应力诱发马氏体临界应力σSIM从50%冷轧变形量时的402MPa增加到70%时的667MPa,冷轧后的合金具有很好的形状记忆效应;退火提高了冷轧合金的塑性,冷轧70%后350℃×30min退火合金表现了良好了综合机械性能,其σSIM和断裂延伸率为528MPa,16%。经过70%冷轧合金,350℃退火30min时,合金展现出最佳的形状记忆效应,在6%和8%的应变条件下,形状恢复率都是100%,当施加12%的应变,也有95.7%的形状恢复率。

超弹性测试表明,随着合金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合金的可恢复应变也越来越大,冷轧变形量合金为50%时,合金的可恢复应变为3.3%,当冷变形量增大到70%,此时最大的可恢复应变为5.5%。经过70%冷轧的合金具有最好的超弹性,并且其超弹性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下降,在350℃退火30min时,达到最佳的超弹性,最大可恢复应变为5.8%。TiNiFe合金的超弹性显著依赖于试验温度,在Af以上,试验温度越高合金超弹性越差。轧制方向对TiNiFe合金的超弹性也有很大的影响,沿轧板方向合金具有最佳的超弹性。随着循环加载-卸载次数的增加,应力诱发马氏体临界应力σSIM和应力滞后减少,于此同时超弹性也逐渐稳定。经过350℃退火30min处理的合金在15次加载-卸载循环处理后得到了5%的完全超弹性。

Co元素添加会降低TiNiCu合金的相变点,但是并没有影响到合金的相变滞后,也没有改变合金的相变顺序。Co元素在合金中代替的是Ni元素的位置,不仅仅存在在基体中,还会取代Ni形成Ti2(Ni+Cu+Co)析出相。Co元素的添加对合金的室温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对应力诱发马氏体平台及抗拉强度的影响不是很显著,只有稍微的提高,于此同时合金良好的延伸率也得到保持。W元素在TiNiCu中有溶解度上限,当W元素原子百分量达到1%时,就不再溶于基体,而是以W单质的形式析出。添加原子百分数为1%的W元素时,合金的相变点降低,再添加W时,由于达到W的饱和溶解度,合金的相变点基本不变。W元素对合金的力学性能影响不大,室温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中应力诱发马氏体平台稍有提高。W的添加能够提高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在应变同为10%时,W的添加可以使形状记忆效应由87.5%提高到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