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暨南大学文学院705语言文学基础与理论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20世纪6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争

【答案】20世纪6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争是一场以文学为突破口,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大论战。论争双方分别是以官方势力联合现代派作家的一方和以在野的自由乡土派为主力的一方。两股政治势力、两种意识形态、两个阵营的作家队伍的争论围绕如何评价乡土文学,如何评价台湾文学的现状,如何看待台湾社会现实,如何对待传统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这场论争理清了官方文学与民间文学(主要是乡土文学)两种异质文学的发展路线,为乡土文学在文坛争得了合法的席位,并形成了一支以本土作家为核心的乡土文学创作队伍,建立了台湾文学的民族风格。回归乡土,反映现实,成为作家的共识。

2. 《且介亭杂文》

【答案】《且介亭杂文》是鲁迅创作的一部杂文集,收录其1934年所作杂文三十七篇,1935年末编集时所作序言一篇、附记一篇。书名中“且介亭”意指作者居于“半租界”地区。作者自谓本书“是我在去年一年中,在宫民的明明暗暗,软软硬硬的围剿‘杂文’的笔和刀下的结集”,“当然不敢说是诗史,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可以说,《且介亭杂文》是鲁迅杂文成熟期的力作,代表了中国现代杂文的最高成就。

3. 《一只马蜂》

【答案】《一只马蜂》是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丁西林最著名的独幕剧之一。创作于1923年,描写的是五四后觉醒的青年为争取婚姻的自主而与守旧势力抗战的一幕喜剧。作品成功地写出了二种鲜明的喜剧性格,语言不仅轻松、俏皮、饶有风趣,而且耐人寻思又质朴明净,结构精巧而严密,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一只马蜂》对传统的人生婚恋观与现代的人生婚恋观作了对比,给当时的青年男女以一定的启发和激励。

4. 《在酒楼上》

【答案】《在酒楼上》是鲁迅写于1924年2月16日的一部短篇小说,载同年《小说月报》15卷5号。小说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一个敢作敢为的有志青年吕纬甫,十年后却由于理想的破灭,对前途的绝望而变为一个穷愁潦倒、麻木颓唐的老夫子,整日“敷敷衍衍,模模糊糊”,陷入顾影自怜的泥淖不能自拔。作品通过吕纬甫的悲剧,针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动摇性和软弱性,折射出五四新文化运动落潮后的时代氛围。小说重叠使用三个“第一人称”(“我”、吕纬甫和老发奶奶),把不同时空的生活场景连缀起来,以浓厚的抒情笔调描写环境和人物; 结尾则采用象征,因而情韵丰富。

5. 语丝体

【答案】语丝体是现代文学初期的一种散文文体,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体主要包括杂感、短评、小品等文学样式,在思想内容上任意而谈,斥旧促新,在艺术上以文艺性短论和随笔为主要形式,泼辣幽默,讽刺强烈,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事物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极力加以排击。代表作家有鲁迅、周作人、孙伏园、林语堂等。

6. 《金锁记》

【答案】《金锁记》是张爱玲1943年所作的中篇小说。主要叙述了曹七巧嫁到姜公馆,用自己的青春作为抵押,终于得到一笔遗产,但黄金枷锁扭曲了曹七巧的人性,使她成为一个变态女人。张爱玲在艺术上细微地镂刻了人物变态的心理,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这部作品在空前深刻的程度上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基本意蕴,将现代中国心理分析小说推向了极致,后被改编成同名话剧。

7. 《咀华集》

【答案】《咀华集》是现代著名作家李健吾先生的作品。在书中,他表达了对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些作品的看法和观点,在比较和综合中形成其独特的批评风格,是文学批评论文中的佼佼者。李健吾认为,批评是独立的,不以作者的是非为是非,批评者有阐释的自由。维护批评的尊严并不以贬低创作的地位为代价,批评者与创作者是平等的,但更是谦逊的,取对话的态度。李健吾是中国迄今为止最具文学性的批评家,西方的“寻美的批评”和中国的诗文评传统,这两条线的交汇造就了一种以印象和比喻为核心的整体、综合、直接的体味和观照,这就是李健吾的批评,一种自由的批评,一种明智的文化保守主义的批评。

8. 《新月》杂志

【答案】《新月》杂志是新月社于1928年3月10日在上海创办的月刊。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任编辑,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月社重新开始活动。杂志主要发表新月派诗人的作品和理论。1931年11月,新月社代表人物徐志摩机坠身亡,新月社活动渐衰。1933年6月,《新月》杂志出至第4卷第7期停刊,新月社宣告解散。

9. 《上海屋檐下》

【答案】《上海屋檐下》是夏衍于1937年创作的三幕悲喜剧,剧情主要围绕林志成、杨彩玉、匡复三人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展开。三幕戏都发生在同一场所,五户人家同时表演,剧情前后不到一天时问,灵活运用了“三一律”。全剧同时写出性格、命运各不相同的十几个人物,主线突出,结构单纯,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10.《申报·自由谈》

【答案】《申报·自由谈》是上海《申报》的副刊之一,也是近代报刊史上历史最悠久的副刊。1911年创刊,1949年停刊。最初的编者是陈蝶仙。后来陈因经营实业,改由礼拜六派的小说家周瘦鹃主编。周瘦鹃编《自由谈》约十年,使其成为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充满了旧式的笔记诗词以及章回体长篇小说。1932年起改由黎烈文主持,把《自由谈》的内容变成完全的新文艺化,积极介入社会,追求文艺的“进步与近代化”,大力提倡杂文,锋芒毕露,大胆暴露现实,全国文化界一时震动,并特聘鲁迅、矛盾等左翼作家撰稿,成为进步文化战线的重要阵地。

二、简答题

11.郭沫若《凤凰涅槃》的思想艺术特色。

【答案】(1)《凤凰涅槃》的思想内容特色

《凤凰涅槃》是一首庄严的时代颂歌,充满彻底反叛的精神和对光明新世界的热切向往。《凤凰涅槃》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以及反抗、叛逆、创新的五四时代精神。《凤凰涅槃》中的凤凰,象征民族的新生。诗中“凤歌”与“凰歌”以低昂、悲壮的葬歌结束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凤凰更生歌”以热诚、和谐的欢唱预示着生动、自由、净朗、华美的民族振兴新时期的到来。

(2)《凤凰涅槃》的艺术形式特色

①《凤凰涅槃》实现了“诗体大解放”,郭沫若仿照民间自由体诗,学习惠特曼的自由体诗,借鉴口本诗坛废除徘谐和歌格调采取自由诗律的经验,大多数诗歌都去严格的格律而代之以自由的内在韵律。

②《凤凰涅槃》在艺术方面也存在缺陷,常用呼喊的方式,不善于用侧笔和暗示,通过具体意象透露,显得单调浅露,缺乏丰富的形象和深邃的意境,且大量夹用外语词汇,仍存在欧化的倾向。

总之,《凤凰涅槃》突破了传统政治与道德观念对社会批判的限制,在现实的否定中建立社会与自我的一种统一性,顺应并反映了五四时期“狂毗突进”的精神。《风凰涅槃》成为新旧交替时代无可替代的精神象征,并对中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鼓舞着创造社、湖畔社、浅草—沉钟社等一大批诗人的创作。它的生命观念以及彻底否定的社会批判方式,也很快转变成新文学发展中一个富有吸引力的传统。

12.简述孙犁小说的风格特征。

【答案】孙犁小说着重于挖掘农民的灵魂美和人情美,艺术上追求诗的抒情性和风俗化的描写,带有浪漫主义的艺术气质。孙犁小说的风格特征主要表现为:

(1)用诗情画意的笔致表现抗战生活

孙犁的小说基本是以他的家乡冀中平原农村为背景,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冀中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他把战争年代人民群众为保家卫国而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斗争,交织在白洋淀水乡如诗如画的背景上,用充满诗情画意的笔致来加以表现。他的小说,并没有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