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工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八股文
【答案】所谓八股文,((明史·选举志二》解释说“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八股文还称时艺、时文、八比文、四书文,它是在宋朝经义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是一种命题作文,有固定的结构。一般而言,每篇八股文的结构由破题、承题、起讲、人手(又称出题、领题等)、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其中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四个部分,是文章的主体。这四个部分中各有两股,两股的文字繁简、声调缓急,都要对仗,合称八股,八股文之名即是由此而来。
作为一种考试文体,八股文形成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在产生之初,它对于考试文体的标准化,促进人才选拔的客观公正,应该说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然而,八股文的负面影响也同样明显。它禁锢了士人的思想,严重败坏了士风、学风和社会风气。它对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危害尤甚。因此,八股文遭到许多有识之士的猛烈抨击。
2. 民办公助
【答案】民办公助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发展小学教育的一项基本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普及教育过程中沿用此政策。《社会力量办学条例》于1997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最核心的精种实质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
,就是利用公理”的十六字方针,也即确立了“民办公助”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所谓“民办公助”
众和政府资金适度地支持民办学校的发展,公助又可分为显性资助和隐性资助。显性资助就是通过对民办学校办学方向及其社会效果等实施检查、评估后,以注册的学生数为基本依据,给予民办学校直接的拨款资助,而隐性资助则指对民办学佼于合法范围之内的经营所得、学校房产、社会捐物捐款等方面给予减免税收。
3. 五经课试法
【答案】五经课试法是魏文帝时期制定的考试办法,由东汉的“二年试经”发展而来。规定
,不通者罢遣; 初入学者称为门人(即预备生); 学满两年并考试能通一经者称作弟子(即正式生)
弟子学满两年考试通二经者,可补文学掌故的官缺,未能通过考试者,可随下班补考,补考通二经者,亦得为文学掌故; 文学掌故满两年并能通二经者,耀其高第为太子舍人,不得第者,也听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太子舍人; 太子舍人满两年并试通四经者,耀其高第为郎中,未及格者,亦随下次复试,复试通过者亦为郎中; 郎中满两年并能通五经者,摧其高第而随才叙用,不通者亦听再试,试通亦叙用。
4. 苏湖教法
【答案】苏湖教法是比宋著名教育家胡缓在苏州、湖州两地讲学时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他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学习六经经义,以培养高级统治人才; 治事斋学习一些应用学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学生可主治一科,兼治他科。苏湖教法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北宋庆历兴学中得到推广,对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率性发展
【答案】率性发展是关于个体发展的一种思想,《中庸》指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
,天赋之性是人的修道之谓教。”这是继承思孟学派“性善论”的思想,上天所赐予的称作“性”
,修明和推广这个道,就称作“教”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顺应和发扬这种本性称作“道”。教育即
,尽量把天赋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识体现出来,进而调节人的修道,而教育的作用则在于“率性”
日常言行和喜怒哀乐之发,以达到社会的和谐。
6. 浩然之气
【答案】浩然之气是指盛大刚直之气,《孟子·公孙丑上》指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般来说,“气”多指人的意念或情绪,是不同于理智的心理因素。孟子认为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
,不待外求。后世理解为一种崇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纯由内心“集义所生”
高的道德情操的精神境界,孟子把养气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养气主要是培养意念和情感。孟子强调理智与情感的统一,认为理智清醒可以控制不健康的情绪情感,健康的情绪情感可以帮助保持清醒的理智; 相反,理智混乱很难保持健康的情绪情感,不健康的J 清绪情感也会扰乱正常的理智。
7. 工读教育思潮
【答案】五四运动时期的工读教育思潮有勤工俭学、半工半读、工学并进、工学兼营、工读互助、手脑并用等多种提法。它主张通过读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促进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结合,实现改造不合理社会的目的。工读教育思潮的提倡者有共产主义者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也有无政府主义者李石曾、王光祈,还有一些寻求改良社会道路的青年。提倡工读的人还组织过一些工读团体进行实验。工读教育思潮特别是其中的勤工俭学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8. 京师同文馆
【答案】京师同文馆是清末第一所新式学堂。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了适应日益频繁的中外交涉以及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先后在全国的一些地方开办了一批学习“西文”和学习“西艺”的新式学堂。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同文馆,这是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京师同文馆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京师同文馆以学习外国语为主,主要培养翻译人员。同文馆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
学生都是从满族亲贵中选取的十三、四岁的少年。初创时只有英文馆,后又增添了法文馆、俄文馆、东文馆和德文馆,又在1866年增加天文算学馆,讲习天文、算学。自增设算学馆开始,同文馆变为综合性学校,学生仍从满族贵族中挑选,但条件有所提高。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停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办,京师同文馆的主要特点有:①课程中外语居于首位,后课程有所增加,又开设了算学、化学、万国公法、生理、天文、物理等科目,此外,汉文经学贯穿始终; ②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此外还向学生灌输殖民主义思想; ③在学校管理上,受外国列强的控制,学校的经费、校长教员的聘请以及管理大权都由外国人控制。
京师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地性,是清朝政府和外国资本主义在教育上相互结合的产物,同文馆和它以后出现的一批洋务学堂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它不仅具有了新的办学形式,而且在由外国语学校演进为综合性学校以后,增设了一系列自然科学课程,使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制度之中,教育向前迈进了重要的一步。京师同文馆和其他的洋务学堂在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9. 岳麓书院学规
【答案】《岳麓书院学规》是清康熙五十六年李文熠为岳麓书院山长时订立的学规,载《恒斋
,不收“縻廪粟而耽棋牌者”,禁止醵钱群文集》。它共有八条:①既以读书为业当“竞分寸之阴”
饮,猜令挥拳,牵引朋淫,暗工刀笔等行为:②友朋之间当敬而能和,不留一言不合,怒气相加者:③学生应每日于讲堂讲经书一通,须端坐辩难,反复推详,教师所不晓者,则以待四方高明; ④无
,由师批改,倘或未当,即携原卷相商,论学内、学外者,每月各作三会(三次考核)“以求至是”;
,须逐字玩味,对师之讲授,倘有疑处,可即与之相商; ⑥学问务在身通⑤“四书为六经之精华”
,而六籍,然亦当博洽而旁通之,不可画地自限; 切忌“摘其堂皇冠冕之语,汰其规切忌讳之句”
,故学问思辨,必“自矜通儒”; ⑦学者欲通世务,必须看史; ⑧《书》言“知之非艰,行之惟艰”
须以力行为归。《清儒学案》概括为:为人注重于“立身、敦品、养性”; 治业则注重于“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力行”。
二、辨析题
10.经典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无根本差异。
【答案】错误。
尽管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都属于行为主义者解释学习发生的基本现象,但两者的建立过程则完全相对。在建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过程中,无条件刺激(如食物)有时又称为强化刺激,往往需伴随着条件刺激(如铃声)而出现,或与其同时出现; 在建立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刺激(如食物)则需伴随着反应出现。
11.场独立型学习风格优于场依存型学习风格。
【答案】错误。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曼·威特根据人在认知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可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