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802经济学二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用文字和图例解释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
【答案】(1)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西方学者认为,市场的小完全是造成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其中,在小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卜,工会组织的存在会导致下资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引发下资推动通货膨胀; 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引起通货膨胀。
(2)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包括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在内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可以用图来说明。
图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如图所示,总需求是既定的,所以AD 曲线不发生变动,变动只出现在供给方面。当由于工
AS 曲线就会左移,资成本上升或垄断厂商为了追求更大利润而限产时,总供给减少,总产量下降,
价格水平上涨。可以发现,随着AS 曲线向左移动,总产量会进一步下降,而价格水平进一步上涨。
2. 假设人们的实际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实际可支配收入,而不是实际收入。即货币需求函数可以表示为L=L1(y-t )+L2(r ),其中L 表示对货币的实际需求,y 表示实际收入,t 表示净税收,r 表示利率,使用IS-LM 模型分析减税对总需求的影响。
【答案】如果实行减税,则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增加,从而消费增加,总需求也增加。当货币需求函数为L=L1(y-t )+L2(r ),则实行减税会使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会使LM 向左移动,从而总需求减少。可以想象的是,可支配收入增加导致的总需求增加幅度会大于由于货币需求增加导致的总需求减少幅度,从而实行减税会导致总需求增加。
图 减税对总需求的影响
在图的上图中,IS 曲线和LM 曲线对应于一定的货币数量和价格水平P 0。均衡点为E ,在图的下图AD 曲线中有与之对应的E 点。如果实行减税,其结果是IS 曲线向右移动到IS' 。在原来的价格水平下,新的均衡点为E' ,此时,利率提高,收入增加。在图的下图中,也画出对应的E' 点,E' 是新的总需求曲线AD' 上的一点。实行减税会使货币需求增加,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会使LM 向左移动,即从LM (P o )向左移动到LM' (P o ),与IS' 曲线形成新的均衡点E'' ,此时,利率提高,收入减少。在图的下图中,也画出对应的E'' 点,E'' 是新的总需求曲线AD" 卜的一点。可以看出,AD" 曲线在AD 曲线和AD' 曲线之间,即如果实行减税,总需求会增加,只是增加的幅度不如不考虑LM 曲线移动所带来总需求增加幅度大。
3. 什么是公开市场业务? 有哪些优点?
【答案】(1)公开市场业务的含义
公开市场业务又称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
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其目的一是要影响货币存量和市场利率,二是要利用证券买卖来稳定商
业银行的准备金数量,抵消市场自发波动因素的干扰,进而达到稳定货币供给或市场利率的日的。
(2)公开市场业务的优点
作为货币政策的最主要下具,公开市场业务有以下其他政策工具难以比拟的明显优点:
①能按中央银行主观意图进行,不像贴现政策那样,中央银行只能用贷款条件或变动借款成本的间接方式鼓励或限制其借款数量。
②中央银行可通过买卖政府债券把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有效控制在自己希望的规模。
③操作规模可大可小,交易方法的步骤也可随意安排,更便于保证准备金比率调整的精确性。
④不像法定准备金率及贴现率手段那样具有很大的行为惯性(准备金率及贴现率不是那么可以轻易变动),在中央银行根据市场情况认为有必要改变调节方向时,公开市场业务容易逆转。
4. 滞胀的出现是否证明了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不正确的?
【答案】滞胀的出现并不能证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当所处的经济环境改变的时候,理论也会随之改变。具体分析如下: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当时美国正处于大萧条时期,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认为,如果需求增加,生产确实会增加,因而,对于一个处于经济危机中的国家而言,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有一定的现实基础的。
自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停滞或衰退、大量失业以及物价持续上涨同时发生的情况。西方经济学家把这种经济现象称为滞胀。在这种情况下,一味强调增加需求,其最终结果可能不是生产增加,而是物价上涨。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认为增加有效需求的办法,实质上是过度发行货币,经济中的自然失业率是无法通过货币发行来消除的。
因此,滞胀的出现并不能证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是不正确的。事实上,目前宏观经济学的基本共识之一就是:在短期,总需求能够影响一国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数量。
5. 简述“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关于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主张,是如何区别于“绝对收入消费理沦”的。
【答案】(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当期的收入水平。收入和消费关系之间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二战后的经验数据表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吻合,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受到了动摇和抨击。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在指出凯恩斯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利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利认为:
①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