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司法卷二题库>犯罪概说题库

问题:

[单选] 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的是:()

A . 法律上的认识错误
B . 对象认识错误
C . 客体认识错误
D . 手段认识错误

担保业务实行()审批制,具体由财务部()归口管理 集中,统一。 分级,分散。 集中,分散。 分级,统一。 利用单颗地球同步卫星通信的最大通信距离可达()。 18000km。 15000km。 12000km。 10000km。 某日,甲某乘坐司机乙某的出租车,匆忙中将价值8000元的手机遗忘在车内,稍后甲某记起,遂拨打自己的手机,乙某立即将电话挂断,后甲某根据车牌号找到乙某,乙某拒不交还手机。甲某报案后,公安机关将乙某抓获,则乙某的行为:() 已经构成犯罪(侵占罪)。 属于《民法》中的不当得利,不属于《刑法》的调整范围。 已经构成抢劫罪。 根据我国《刑法》第13条之规定,应属于"但书"的范围不认为是犯罪。 如果现状利用是最高最佳利用时,则现状价值()市场价值。 低于。 等于。 高于。 不等于。 用户交换机的实装内线分机限额,通常为交换机容量门数的()。 100%。 90%。 80%。 70%。 根据我国的刑法学说和司法实践,最有可能排除某种犯罪故意的认识错误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错误问题。法律上的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的法律性质有不正确的理解。处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的总原则是: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依法判定,不因主观上的认识错误而发生变化。因此排除选项A。如果行为人对犯罪对象认识有错误,但是对犯罪客体认识没有错误,则对刑事责任不发生任何影响。据此,排除选项B。手段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罪过成立,但是如果危害结果没有发生,行为人只负犯罪未遂的刑事责任。据此,排除选项D。客体认识错误的,则依行为人主观认识的客体种类定罪。比如,甲认为乙包中藏有钱财实施抢劫,而乙包中实际藏有手枪,据此应当排除甲抢劫枪支罪的故意,即应当认定甲构成抢劫罪,而非抢劫枪支罪。因此,选项C应选。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