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安徽大学历史系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石器时代
【答案】新石器时代是指考古学分期中会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传统的观点是将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和畜牧业,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基本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5000年~4000年。其早期距今约10000年左右~7000年,中期距今为7000年~5000年,晚期距今约5000年~4000年。目前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主要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中期以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为代表,晚期以龙山文化和良诸文化为代表。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己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2. 九品中正
【答案】九品中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又称九品官人法,魏文帝曹巫为了拉拢士族,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延康元年(220年)命其制定,至西晋渐趋完各,南北朝时有所变化。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的科举,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从曹魏始至隋唐科举的确立,约存在了四百年之久。这种选官制度,实际是两汉察举制度的一种延续和发展,建立之初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同时它的推行也剥夺了州郡长官自辟僚属的权力,将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的权力。
3. 孙思邈
【答案】孙思邈是唐朝著名医药学家。他坚持辨证施治的方法,认为人若善摄生,当可免于病,参考前人的医药文献,并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证心得,写成了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两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共收集了五千三百多个药方,记载了八百多种药物。《千金要方》在食疗、养生、养老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孙思递因此被尊称为“药王”。
4. 盘庚迁殷
【答案】盘庚迁殷是指发生在商朝中期的迁都事件。盘庚继位后,为了挽救政治危机,决定迁都于殷。盘庚迁殷避开了水患和宗室内部斗争的混乱局面,稳定了商朝中央的统治,为以后的商朝中兴奠定了基础,使得殷商这个奴隶制国家,摆脱了困难的处境,并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生产力、生产技术、制作工艺都取得很大成就,是中国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
5. 黄老思想
【答案】黄老思想是指秦汉之际兴起的道家思想,即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和法家思想结合,并兼采阴阳、儒、墨等诸家观点而成。汉初,经济凋敝,社会残破。刘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发展生产,采纳陆贾的建议,用“无为而治”的思想指导政治。因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者假托黄帝之命撰写了《黄帝四经》等著作,故黄帝在一段时期内也被当做道家的代表人物。黄老之学适应了汉初希望安宁、清静的普遍社会心理。东汉时黄老之学与谶纬迷信相结合,演变为自然长生之道,对原始道教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6. 张格尔叛乱
【答案】张格尔叛乱是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至道光七年(1827年),在应该侵略者支持下张格尔的民族分裂叛乱。大小和卓虽被镇压,但其后裔和少数叛乱分子并不甘心失败。1820年,逃亡浩罕国的大和卓的孙子张格尔,在英国侵略者的直接支持下,潜入喀什噶尔,煽动维吾尔族上层发动了一次武装叛乱。道光六年(1826年),张格尔叛军占领了天山南路的喀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城。英国侵略者也随之而入。清政府又派杨遇春等率领大军前去镇压。在各族人民特别是在维吾尔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清军屡败叛军,并收复了嘻什噶尔、英吉沙尔等失地。道光七年(1827年)十二月,清军俘获张格尔,叛乱被镇压下去,英国殖民者的侵略阴谋破产。
7. 《授时历》
【答案】《授时历》是指元代王恂、郭守敬、杨恭懿和许衡等人创制的历法。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开始编订,十七年(1280年)冬完成,十八年(1281年)颁行,由郭守敬写成定稿。为创制此历,郭守敬等人制造了天文仪表,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测和测量,汲取汉以来四十多家历法之长并汇集实测成果,极富创新。《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和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的现代理论值相比只差23秒,同现在世界上所用的公历(格雷高里历)一年周期相同,但比公历早了300年。
8. 陈亮
【答案】陈亮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文学家,《中兴五论》、《龙川文集》的作者。陈亮,字同甫,宋婺州永康人,学者称龙川先生。才气超迈,喜谈兵,乾道五年(1169),上《中兴五论》,不报,淳熙五年(1178)复诣阙上书,极论时事,反对和议,力主抗金遭人嫉恨,两度入狱,出狱后志气益励,淳熙十五年,第三次上书,建议由太子监军,驻节建康(今江苏南京)以示锐意兴复。由是朝廷以为狂怪。绍熙元年(1191), 被人诬告,第三次下狱,次年,出狱,四年,中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军判官公事,未行而卒。他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提出“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指摘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与朱熹友善,论学则水炭不相容,曾进行过多次王霸义利之辩,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峰犀利。词作也感情激越,风格豪放,显示政治抱负,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9. 七国之乱
【答案】七国之乱又称七王之乱是指西汉景帝时吴楚等七个刘姓宗室诸侯国发动的叛乱。汉景帝即位后,为了削弱地方王国权力,便采纳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下削藩诏。吴王刘潺因不满国家削权与楚、赵、济南、茁川、胶西、胶东共七国联合起来起兵叛乱。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军前往平叛,仅历时三个月。中央借此次叛乱之机,将王国官吏的任命权收归,诸侯王国的政治影响力大为削弱。为后来汉武帝继续清除地力王国的势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0.《宋刑统》
【答案】《宋刑统》是宋代的主要法典,全称《宋建隆重详定刑统》。太祖建隆四年(963年),由窦仪、苏晓等人编定。《宋刑统》把唐律作为标准,内容包括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12篇,每篇之下又分若干门,共213门,502条,30卷。它收集了自唐开元初年至宋建隆初年近50年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是研究宋代政治、经济、文化及法律制度的重要文献之一。
二、简答题
11.简述周初“封邦建国”的大体情况及其历史作用。
【答案】(1)周初“封邦建国”的大体情况:
周灭商后,实行分封制,分封宗亲、姻亲和功臣到指定的地点建立起西周的属国,统治当地的部落人民,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国”,这就是所谓的周初大分封。
①分封的主要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a. 周室子弟和宗亲,这是受封者的主体部分。如封周公于鲁,封召公于燕等都属于这一类。 b. 古代圣王后裔。如封神农后裔于焦,封黄帝之后于祝,封尧后裔于蓟,舜后裔于陈,禹后裔于祀。这类封国比较小,是周借以表明承袭圣人之治的体现。
c. 在兴周灭商过程中的功臣谋士,封姜太公于齐即属于这一类。
②分封诸侯与周天子的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a. 周天子是天下的共主,有权任命诸侯国的重要官吏; 定期巡狩,到各诸侯国视察; 并有保护诸侯国免受外来侵袭和调节诸侯国内部纠纷的权力和职责。而诸侯国对天子有隶属关系,各重要诸侯国的国君兼任王室的卿士,以表示服从王室,诸侯国要派遣军队戍守都城或随天子出征; 诸侯定期朝聘,到王廷述职; 定期向王室交纳贡品,派人为王室服役,如修筑城邑、宫室等。
b. 各分封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除奉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外,各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再次分封,一般是封地内的中心
,地区由诸侯直接统治,其余土地再分封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卿大夫,此类封地称为“采邑”
卿大夫也将自己分得的采邑再分割给他嫡长子以外的亲属一士,称作“禄田”。因此诸侯相对于周天子是封臣,而相对于下级封臣就是封君,处于“亦君亦臣”的政治地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