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渤海大学国际金融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固定汇率制

【答案】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是汇率制度的两大基本类型。固定汇率制是指政府运用行政或法律手段确定、公布及维持本国货币与某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的汇率制度。其参照物可以是黄金,也可以是某一种外国货币或一组货币。从19世纪中末期到1973年,世界各国的汇率制度基本上属于固定汇率制,它包括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和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两种类型。在金本位制度下,两国货币之间的中心汇率按金平价之比确定,汇率波动幅度以黄金输出点为上限,以黄金输入点为下限。固定' 汇率制自发形成,并且各国货币的金平价一般不会变动,各国之间的汇率也就能够保持真正的稳定,因此,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固定汇率制是通过国际间的协议(布雷顿森林协定)人为建立起来的,各国货币当局通过规定虚设金平价来制定中心汇率,再通过外汇干预、外汇管制或国内经济政策措施被维持在人为规定的狭小范围内波动,固定汇率制人为形成,并且原则上各国货币的金平价是可以经常调整的,这样汇率也就可以经常变动,因此,这种固定汇率制严格说来只能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2. 非冲销式干预

【答案】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按是否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分为非冲销式干预与冲销式干预。非冲销式干预则是指不存在相应冲销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这种干预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冲销式干预是指政府在外汇市场上进行交易的同时,通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在国债市场上进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来抵消前者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从而使货币供应量维持不变的外汇市场干预行为。为抵消外汇市场交易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而采取的政策措施被称为冲销措施。

3. 铸币平价

【答案】铸币平价是指实行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货币单位含金量之比。决定汇率的基础。在金本位制度下,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是通过货币的含金量表现的。各国发行货币都规定一定货币单位代表的黄金重量,叫含金量。外汇的汇率是由两种货币的含金量决定的。这种依货币含金量计算得出的汇率称为铸币平价。但它仅是汇率的基础,而实际外汇买卖的交易汇率总是受外汇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围绕着铸币平价上下波动。由于在金本位制下,国际结算既可以用外汇进行,也可以用黄金进行,当汇率对本国有利时,就利用外汇办理结算,反之就改用输出入黄金来结算,汇率波动的上限为:铸币平价+黄金运费,即黄金输入点,这种围绕铸币平价的波动幅度不大,通常比较稳定。

4. 经常账户

【答案】经常账户(CurrentAccount )是对实际资源在国际问的流动行为进行记录的账户,它包括以下项目:货物、服务、收入和经常转移。 ⑴货物(

买的货物和

非货币黄金。在处理上,货物的出口和进口应在货物的所有权从一国居民转移到另一国居民时记录下来。一般来说,货物按边境的离岸价(FOB )计价。 ⑵服务(

收入()。服务是经常账户的第二个大项目,它包括运输、旅游以及在国际贸易中)。收入包括居民和非居民之问的两大类交易,即支付给非居民工人(例如季

地位越来越重要的其他项目(如通讯、金融、计算机服务、专有权征用和特许以及其他商业服务)。节性的短期工人)的报酬和投资收入项下有关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收入和支出。第二大类包括有关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

⑶收入和支出以及储备资产的收入。最常见的投资收入是股本收入(红利)和债务收入(利息)。应注意的是,所有由交易引起的现已实现的资本损益都包括在金融账户下面,而非按照收入记载。 ⑷经常转移(

际资源或金

融产品时,按照复式记账法原理,需要进行抵消性记录以达到平衡,也就是需要建立转移账户作为平衡项目。在《国际收支手册》第五版中,将转移区分为经常转移与资本转移,分别计入经常和资本账户。

5. 支出增减政策

【答案】支出増减型政策是指改变社会需求或支出总水平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类政策通过改变社会总需求或总支出水平,来改变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财政政策是政府利用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公债对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包括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和公债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与利率来影响宏观经济活动水平的经济政策,它的主要工具是公开市场业务、利率以及法定准备金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都可以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由此调节内部均衡;

同时,社会总需求的变动又可以通过边际进口倾向影响进口和通过利率影响资金流动. 由此调节外部平衡。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压低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下降时,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下降,从而使国际收支逆差得到改善。反之,扩张性的財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具有增加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的作用。当社会总需求和总支出增加时,对外国商品、劳务和金融资产的需求也相应增加,从而国际收支逆差增加(或顺差减少)。

)。当一个经济体的居民实体向另一个非居民实体无偿提供了实)》货物包括一般商品、用于加工的货物、货物修理、各种运输工具在港口购

6. 金融危机

【答案】金融危机是指整个社会的金融体系运转失调而引发的金融大动荡。它集中表现为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急剧地恶化。这些恶化的金融指标主要包括短期利率、证券、房地产和土地等资产的价格。同时,企业和金融机构大量破产、倒闭。金融危机使投资者基于资产价格急剧下降的预期而大量抛售不动产或长期金融资产,兑换成货币。金融危机与货币危机密切相关,货币危机通常是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往往又会加剧或者诱发货币危机。

7. 汇率的国内资源需求缺口

【答案】当某些因素引起国内资源消耗增长相对较快时,国内资源消耗比例曲线将从国内资源曲线1移向国内资源曲线2[见图(a )],此时,本币应升值(

口更多的国外资源。若本币不是升值而是不变或贬值(

出现国内资源供应缺口(以),以便促进市场进

),在经济增长约束下,就会在纵坐标上的距离表示)。这种缺口的长期存在或扩大,势必导致国内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并可能导致国内资源的过早枯竭。

反之,当某些因素引起国外进口资源消耗增长相对较快时,进口资源消耗比例曲线将从进口资源曲线I 移向进口资源曲线2[见图(b )]。此时,本币应贬值(

多地使用国内资源。若本币不是贬值而是不变或升值(

会出现国内资源需求缺口(以或)以便促进市场更),在经济增长的约束下,就在纵轴上的距离表示)。这种缺口的长期存在或扩大,会导致国内资源利用水平低下和就业不足,从而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

8. 国内资源消耗比例曲线

【答案】国内资源消耗比例曲线是表明汇率与国内资源消耗比例关系的曲线。进口资源消耗比例曲线是表明汇率与进口资源消耗比例关系的曲线。

在本国产出水平一定,即资源消耗总量既定的情况下,来自国内的资源消耗增加,来自国外的资源消耗便相应减少;反之,来自国内的资源消耗减少,势必要求来自国外的资源消耗増加,两者成反比关系。具体而言,汇率变动具有支出转换效应,本币贬值引起国内资源相对便宜,则国内资源的消耗相对增加;本帀升值引起国外资源相对便宜,则本国生产所使用的国外资源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