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脑与认知科学研究院740教育学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单选题

1. 某研究者试图用实验法来验试“灌输会窒息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假设。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 伦理原则

【答案】D

2. 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 勤奋感

B. 亲密感

C. 自我完善感

D. 自我同一感

【答案】D

【解析】艾里克森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同时指出了每一个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①婴儿期(0~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满足生理上的需求,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②儿童早期(2~4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和疑虑,体验意志的实现。③学前期(4~7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④学龄期(7~12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⑤青年期(12~18岁):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自我同一感,体验忠诚的实现。⑥成年早期(18~25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以避免孤独感,体验爱情的实现。⑦成年中期(25~50岁):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关怀的实现。⑧成年晚期(50岁至死亡):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并避免失望和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因此,答案选D 。

3. 某学生做作业时,常常依据身边老师的面部表情来判断自己做题的对错并迅速更改答案。这位学生的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 )。

A. 场依存型

B. 场独立型

C. 冲动型

D. 沉思型

【答案】A

【解析】威特金把受环境因素影响大称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影响称为场独立性。题中学生在做作业的时候容易受老师的影响,应是场依存性。

4. ( )被誉为“清末看世界的第一人”。

A. 龚自珍

B. 林则徐

C. 魏源

D. 冯桂芬

【答案】B

5. 古代斯巴达人为年轻一代所提供的教育主要是( )。

A. 文雅教育

B. 文体教育

C. 职业教育

D. 军体教育

【答案】D

【解析】斯巴达实行专制的奴隶主贵族统治,经常与其他城邦发生战斗,形成了以体育和军事训练为特征的教育制度。

6. 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

A. 《大学》

B. 《中庸》

C. 《孟子》

D. 《学记》

【答案】D

7. 赫尔巴特所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一般被概括为: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和( )。

A. 教师中心

B. 学校中心

C. 学生中心

D. 活动中心

【答案】A

【解析】此题是考查的是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核心。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思想的三个中心是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思想则强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学生中心。

8. 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

B. 普通教育与通用技术教育向融合

C. 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 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答案】A

9. 教育研究假设的表述应当避免使用( )

A. 陈述句

B. 疑问句

C. 全称肯定判断

D. 全称否定判断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教育研究假设表述的规范性要求。研究假设的表述应该简单明了,明确具体。研究假设要以陈述句形式提出,不能用问句或者含糊不清的陈述不清的陈述句形式。研究假设还应该简要,避免使用不必要的复杂概念,做到言简意赅。而且研究假设中的变量是可以操作和测量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有意义的,可检验的。

10.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始于( )

A. 梁武帝

B. 孝文帝

C. 隋文帝

D. 隋场帝

【答案】C

11.明朝科举考试中,在京师举行,由礼部主持的是( )。

A. 乡试

B. 礼部试

C. 会试

D. 殿试

【答案】C

12.下列不属于梁启超教育思想范围的是( )

A. 女子教育

B. 师范教育

C. 儿童教育

D. 平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