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越轨行为
【答案】社会越轨又称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的占主导地位的社会规范的行为。社会规范的功能是制约社会行为、调节社会关系和规定社会活动空间,它本身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由于人们社会行为的复杂性、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及阶级地位的差异性,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偏离或违反社会规范的越轨行为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
2. 差序格局
【答案】差序格局一词是费孝通老先生提出的,旨在描述亲疏远近的人际格局,如同水面上泛开的涟晕一般,由自己延伸开去,一圈一圈,按离自己距离的远近来划分亲疏。“差序格局”深刻地概括了传统中国农村社区的社会结构,极宫学术活力,因此引发了当代社会学家们的热烈讨论。
3. 社会政策
【答案】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价值性、政治性、原则性、强制性、时代性、可行性和具体性等性质。
4. 安全阀机制(刘易斯·科塞)
【答案】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即在不毁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它也是科塞用以证明冲突具有正力能的有力例证。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
5. 初级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最初由美国社会学家库利提出。他认为,初级群体“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和合作等特征。这些群体之所以是初级的,其意义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指它们对于个人的社会性和个人理想的形成是基本的”。根据库利的解释,所谓初级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复杂组织中的一些非正式群体,如军队中的战友群、
工厂中的工友小集团以及学校里的“哥们儿”群体等,也属于初级群体。
6. 《社会理论的基础》
【答案】《社会理论的基础》是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科尔曼的主要著作。这本书被认为是帕森斯所著《社会行动的结构》问世以来社会理论的一部最重要的著作。《社会理论的基础》是回应社会系统是如何行动这一核心问题的,为理性选择理论学派建立了较系统的理论体系。本书共分为五编,从最基本的人的行动和关系谈起一直论述到复杂的社会行动的数学分析,是当前社会学和社会理论方面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它为社会学在今后数十年的发展确立了新的研究方向。书中充分意识到重建社会需要相应的理论知识,并力图使书中内容满足这一要求。
7. 社会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基本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典型的初级群体有家庭、邻里、朋友和亲属等等。
8. 社会性别
【答案】社会针对具有不同生物性别的人所制定的、足以确定其身份与地位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表现的模式。其含义包括:社会性别不是从染色体性别开始,依次决定后面的各个层次; 各个层次之间并不必然应该统一; 社会性别不是一个固定的范畴,而是容易变化的,尤其是可以通过互动和冲突而变化。
二、简答题
9. 简述第三部门对现代社会的贡献。
【答案】第三部门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主要包括:
(1)第三部门可以提供公共部门尚未提供的公共物品。由于意识形态导向和管理成本的存在,政府在提供公共物品上总是有所选择的,而不是所有的都提供。
(2)第三部门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由于人们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并非完全一致,所以已有的公共物品总会使一部分感到不够满足。在这种情况下,当然人们可以选择在市场上寻求替代产品。但如果这种消费成本太高,大多数人不能够承担,可以通过第三部门的机制来解决问题。
(3)第三部门组织可以向弱势群体提供他们所需要的物品。弱势群体常常无力按市场价格获得所需要的物品,而公共部门提供的物品又往往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这种情况下,第三部门的慈善组织、社区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等所提供的无偿的或低于市场价格的服务就会有助于弱势群体提高生活质量。
(4)第二部门组织常常是更可靠的物品和服务提供渠道。因为第二部门组织不是以营利为目的,因此一般小会故意从消费者信息不足的缺陷中获取利益一一而私人部门常常会有这种倾向。因此第三部门组织和消费者之间更容易建立起信任关系。
(5)第三部门是公民参与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三部门组织可以表达多样化的社会利益和社会需求。在社会上,不同的个人和群体往往有着不同的需求和利益诉求。这种诉求也可以通过组成第三部门组织来向社会合法地进行呼吁,这种途径更宽广因此也更容易实行。
(6)第三部门是倡导公民意识和志愿精神的实践领域。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之下,私人部门的利己主义的行动特征深深影响着社会,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而第三部门中所体现出来的公民对十社会的责任感等等,提升社会成员的精神境界,从而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10.试以我国当前存在的某一个具体的社会问题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特征。
【答案】以人口问题为例,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特征。人口问题是指人口的数量、质量以及人口结构等要素与人类的物质资料生产与社会的良胜运行及发展不和谐、不相称的现象。
(1)我国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①历史原因。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错误的政策导向的影响,人口过速增长,人口基数过于庞大,使得人口增长的趋势一直延续到今天。并且口前的人口结构、性别结构也出现了问题。
②社会转型原因。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涣散,社会运行机制处于不良状态,导致一些我国社会保障、教育等体系的问题,使得人口的身体素质不高,人口的教育素质较低等现象。
(2)我国人口问题的特征
①交织性
社会问题的交织性是指各种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相牵连。我国人口问题与贫困问题、劳动失业问题也是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的,解决其中任何问题都会涉及到其他问题。
②多面性
社会问题的多面性是指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充斥着社会,人们对同一社会现象的看法不一、评价不一,被有些人视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在另外一些人看来可能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被一些人认为要动用社会力量来解决的社会现象,另外一些人却可能认为无须社会干涉,应该由其自生自灭。针对我国目前的人口问题的解决办法,有人认为应该继续坚持计划生育政策,但是有的人却认为应该放开二胎的政策。
③复杂性
我国人口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多因素的,表现为:
a. 我国人口的基数大,新增人口多;
b. 我国的文化传统是多子多福,而且还有较重的重男轻女现象,因此,这也导致我国人口增多的原因,即使是现在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c. 我国五六十年代的人口失误政策也加速了我国人口的增加;
d. 我国日前处于转型社会时期,价值观多元但模糊,社会各种运行机制出现问题,这对于人口质量的提高有较大阻碍作用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