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437社会工作实务[专业硕士]之社会学概论新修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互动
【答案】社会互动又称社会交往活动或社会交互作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为了满足各种需要而发生的、以信息传播为基础而形成的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了解,从而在经济、政治、文化及心理等方面产生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社会行动过程。
2.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答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是韦伯的代表作,这本书是韦伯对现代理性资本主义精神进行详细分析的伟大著述。这本书通过自由劳动之理性组织、法律、行政机构、理性主义等中介变量,层层分析,阐述宗教伦理这种神秘的力量如何产生了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社会精神气质,论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之间的亲和性。
3. 萨皮尔一沃尔夫假说
【答案】萨皮尔一沃尔夫假说是语言相对论,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一种文化中的内容,只有用该文化中的语言才能得到充分表达; 另一层意思是,发源于某一文化中的概念,如果用另一种文化中的语言去讲,意思就会有所不同,至少在人们心目中唤起的意象不同,这也是可想而知的。
4. 反向社会化
,是指晚辈传授文化规范和知识【答案】反向社会化又称逆向社会化(reversalsocialization )
给长辈的现象。社会化长期被认为是一个单向过程,即长辈将社会规范和文化知识传授给晚辈。现在,社会学家普遍认为社会化是一个双向过程,即不但有长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也有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
5. 社会不平等
【答案】社会不平等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社会不平等的考察,就是关注各种社会资源、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小平等和暂时性不平等。
6. 安全阀机制(刘易斯·科塞)
【答案】安全阀制度是一种社会安全机制,即在不毁坏社会结构的前提下使敌对的情绪得以释放出来以维护社会整合的制度。它也是科塞用以证明冲突具有正力能的有力例证。科塞发现敌对情绪和冲突是有区别的,敌对情绪不等于冲突。如果敌对情绪通过适当的途径得以发泄,就不会导致冲突,就像锅炉里过量蒸汽通过安全阀适时排除而不会导致爆炸一样,从而有利于社会结构的维持。
7. 索引性表达
【答案】索引性表达是指日常沟通行动“依赖于对意义的共同完成且未经申明的假设和共享,就其意义而言,它是完全依赖于其情境的,也即它是由情境限定的。日常生活中的索引性知识”
表达,尽管模糊和不精确,却不妨碍社会互动的进行。索引性表达是加芬克尔在《常人方法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8. 集体意识(涂尔干)
【答案】涂尔干把集体意识界定为社会成员平均共有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他进一步解释说,集体意识尽管只能依赖个人意识而存在,但它又不同于个人意识,它弥漫于整个社会空间,是社会的精神象征,既有自己的特性,又有自己的生存条件和发展模式。在涂尔干看来,社会分工是有机团结的物质基础,集体意识则是机械团结的精神基础。他继承孔德的思想,突出强调了社会共识对社会整合的重要性,提出了“集体意识”概念,这一概念在其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
机械团结以强烈的共同的集体意识为基础。在机械团结占主导地位的古代社会里,集体意识几乎笼罩着全部的个人意识,驾驭着大部分个人,左右他们的日常生活,表现出强大的社会强制力。
在个人分化的有机社会里,虽然由于社会分工和个人异质性的发展而导致集体意识的外延和力量有所缩小,为个性的发展留下了余地。但是它并没有消失,只是削弱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调节作用,它仍然继续对社会团结作出贡献,加强了人们之间的功能性相互依赖关系。在复杂的现代社会里,集体意识不是表现为具体规范上的统一,而是表现为抽象价值层次上的一致,即由更一般、更模糊的思维、价值和情感所构成。
二、简答题
9. 西方社会运动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这些理论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案】西方社会运动理论及其观点对比主要表现为:
(1)资源动员理论
在20世纪70年代前,社会学家解释社会运动时,多强调集体性的受挫和抱怨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影响因素。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社会学家指出多数社会成员都会经历一定程度的受挫和紧张,但社会运动却只发生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这说明关键的因素并不在于不满和抱怨本身,而在于社会成员能否有足够的资源把不满转化为运动。这就是资源动员理论最基本的视角,
其代表人物有麦卡锡和扎尔德、甘姆森、蒂利等人。这种理论范式把社会运动研究置于下具性的、功利主义的自然科学传统之中。具体来说,资源动员理论与传统理论有两个关键的差别:
①支持运动的基础。传统理论认为,满怀怨恨情绪的人本身就是支持运动的最重要资源,社会运动的出现就是因为有这些想寻求变革的人群。但资源动员理论认为,运动成功展开的最关键之处并不在于愤愤不平的一般公众,而在于尽管人数较少,甚至可能置身局外,却掌握着许多重要资源的支持者。这些来自中上阶层或政府机构、大学、传媒或基金会的支持者足以调动起大众的不满。
②社会运动的策略。传统理论认为,社会运动必须用大量时一间和精力来与政府讨价还价,有时甚至要威胁当局接受变革。资源动员理论认为,传统理论对社会运动的策略的强调是非常不够的。事实上,除了传统理论提到的那些运动策略外,运动领袖还必须想尽办法获得活动资金,保护和增强成员们的忠诚并增加成员的人数,与目标相似的其他组织建立联盟,充分地运用大众传媒,针对不同的运动类型以及每一运动的不同阶段决定相应的行动手段。
(2)社会建构理论
社会建构理论认为,以奥尔森模式为基础的个体功利主义模型假定集体认同感是不存在的,但实际上,社会行动者是“嵌入”在集体认同感之中的; 社会行动的参与者并不是社会动员者手上的木偶,这些参与者会自己建构起行动意义。因此,在资源动员理论中的理性行动者面临着利用他人的努力而“搭便车”的困境,在社会建构理论中,行动者因其对意义的建构而积极参与到了运动中来,并产生了一种集体的命运感。
资源动员理论是企图将人类行动尽可能地放在以功利主义模型和工具性模型为特征的自然科学的框架中来解释,而社会建构理论则是强调对人类行动的独特意义的主观理解。
10.什么是社会政策,它有哪些特点?
【答案】(1)社会政策的含义
社会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与社会进步而采取的各种原则或方针。
(2)社会政策的特点
①社会政策具有社会性目标
②社会政策要体现全社会共有的价值
③政府的社会政策的基本内容是向广大社会成员、尤其是其中的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基本需要。
11.“虚拟社区”与“实在社会”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案】与实在社区相比,虚拟社区的特征主要包括:
(1)交往具有超时空性;
(2)人际互动具有匿名性和彻底的符号性;
(3)人际关系较为松散,社区群体的流动较为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