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州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物流学概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企业如果要提高采购物流的效率,需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案】企业要提高采购物流的效率,优化采购物流,可以从以下一些方面入手。

(1)供应商数量的优化

供应商数量关系到企业的原材料及零部件的订货费用、价格折扣及供货的稳定性。在供应商数量决策方面,企业可以进行以下两种选择。

①多源供应

多源供应是指企业就某种原材料或零部件同时选择多家供应商。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多源供应的好处在于:可以避免一旦供应商发生意外事故或违约行为而中止供货可能形成的风险。但多源供应容易造成以下不利之处:a. 增加供应商管理难度,造成订货费用增加; b. 小利于获取较高的价格折扣; c. 造成原材料及零部件的送货费用增加。

②单源供应

单源供应是指企业就某种原材料或零部件只选择一家供应商。单源供应可以使供应商获得大量、稳定的订单来源,为降低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供应成本创造了条件,这种成本降低可以被供应商和制造企业所共享。同时,单源供应可以使供应商集中精力于原材料或零部件的生产和技术开发,有利于进一步改进原材料或零部件的质量。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单源供应的好处在于:a. 可以有效地节约订货费用; b. 由于集中订货,可以获得较高的价格折扣,降低订货价格; c. 可以获得质量更好的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 d. 便于集中开展送货服务,节约送货费用。但单源供应较容易导致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的不稳定性。

(2)供应商布局的优化

①全球布局

山于各国的原材料及零部件的生产成本差距很大,为了以最少的资金采购到质量最好、技术最先迸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一些生产企业将供应商选择的范围扩展到全球。

②就近布局

生产企业与供应商距离较近,可以大大节约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仓储及运输费用,使供应商实现对生产企业原材料或零部件订货的快速响应。同时,有助于双方人员的交流,进一步密切合作关系。产业集群之所以具有竞争优势,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生产企业与供应商在地理位置上的靠近。

(3)采购时间及数量的优化

JIT 采购,是指在需要的时间、需要的地点,能够采购到具有质量保证的所需要数量的原材料及零部件。JIT 采购是从JIT 生产发展而来的,是JIT 生产向采购领域的延伸。要进行JIT 生产,除了企业内部生产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及时之外,还需要企业外部生产的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

的及时。

当然,JIT 采购的实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不但要求生产企业自身拥有较强的采购管理能力,而且取决于供应商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取决于社会物流产业的发展。

(4)采购质量的优化

原材料及零部件采购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最终产品的质量,而且关系到采购物流的效率。管理法是近些年来流行的一种重要的质量管理方法。供应商是否实施管理法可以成为生产企业判定供应商的产品质量、选择供应商的重要依据; 在生产企业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中,已实施合理法的生产企业致力于在供应商中导入管理法,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供应商供货质量的事前控制。

(5)采购价格及服务的优化

在采购过程中,企业常犯的一个错误是过分注重采购价格的高低,而忽视了采购价格的真实内涵。事实上,采购价格是与一系列交易条件,如支付时间、送货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单纯追求低廉的价格而忽视其他交易条件,是极不明智的。

2. 在物流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把握哪些原则? 注意哪些事项?

【答案】(1)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对物流信息系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①可靠性原则

在正常情况下,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必须具有很强的可靠性,能够向物流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无论输入的数据多么复杂,只要是在系统设计要求的范围内,都能输出可靠的结果。对于需要保密的信息,具有可靠的保密措施,能够有效地防止信息泄露。在出现意外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数据的不丢失,并迅速启用备用系统。

②经济性原则

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系统软件、硬件的选择做到经济、适用,不能盲日追求技术上的先进性。同时,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后的运行维护费用,在同等情况下,优先选择运行维护费用低的设计方案。

③标准化原则

物流信息系统的设计应尽可能实现标准化,采用标准化、通用化的软件、硬件,以便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其他子系统以及企业各合作伙伴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无缝的链接。

④灵活性原则

为满足特定顾客的个性化需求,物流信息系统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其灵活性,有能力针对顾客的特殊需求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同时,物流信息系统应能够根据未来物流作业和物流管理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新与改进,使系统实现有效的升级。

(2)物流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以下一些方面需要引起企业的格外重视。

①做好需求分析有效的需求分析是物流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了企业对物流作业及管理的需求,才能提出可行的系统建设方案,使系统的建设真正符合自己的要求。否则,即

便采用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选择最有实力的软件公司,也对提高物流信息系统的效率帮助不大。

②适度超前

由于物流信息系统具有较长的使用周期,所以,在进行系统设计时,必须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考虑到未来物流量的增长和需求要求的提高。

③分步实施

由于物流信息系统的涉及面广,为了使系统的建设建立在积极稳妥的基础上,系统的建设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从最迫切、最容易满足的物流需求人手,逐步发展。

3. 为什么说现代物流构成电子商务的基础?

【答案】电子商务的有效实施需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物流的紧密配合,缺一不可。可以用以下公式来形象地表述电子商务的四流合一。

电子商务=网上信息传递+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现代物流

影响和制约电子商务规模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消费习惯、电子支付系统、社会信用状态等都制约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在我国,首要的问题是如何获得物流系统的支撑。尽管计算机网络能够完成信息传递、交易磋商、货款支付等过程,但除了极少数电子文档类的产品,如软件、电子书籍等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以电子的方式直接传输给购买者之外,绝大多数商品仍需要通过网络之外的物流环节完成从卖方向买方的实体转移过程。缺乏物流系统的有效支持,商品不能及时送到购买者手中,电子商务就会失去买方基础与发展的依据。因此,现代物流构成电子商务的基本环节和重要保证,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支持,物流发展必须与电子商务发展同步,高度发达的物流活动构成电子商务的基础。离开现代物流系统,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难以想象。

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之所以能搞得如火如茶,就在于其电子商务建立在发达的社会配送体系的基础之上。而我国物流发展水平不高,已经成为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随着电子商务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物流对电子商务的限制作用日益突出。例如,我国的许多网上商店由于解决不了配送问题,使得电子商务无法实施地区的运作。

因此可以说,现代物流构成电子商务的基础。

4. 在物流绩效管理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为了确保物流绩效管理的有效性、经济性,物流绩效管理应注意:

(1)以关键指标为重点进行考核

在企业绩效管理中,关键绩效指标法(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是近些年来流行的一种方法。KPI 的精髓在于:企业绩效管理指标的设置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挂钩,围绕对企业战略的实现关键的那些问题进行指标设置与考核。否则,可能由于指标过于宽泛,让员工抓不住重点; 同时,企业对众多微不足道的指标进行考核,也会消耗大量宝贵的人、财、物资源。

在物流绩效考核中,也应积极采用KPI , 注重对关键指标的设置与考核。比如,对于实施大规模定制的企业而言,反应速度是至关重要的,与此相关的一此指标,如顾客订单处理时间、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