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806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答案】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边际替代率递减是消费者偏好所普遍具有的一个特征。这是因为,当人们对某一种商品的拥有量增加后,人们就越来越不愿意减少其他商品来进一步增加这种商品。事实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暗含了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明,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其边际效用越来越小。而在这里,当商品1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减少,从而使它的替代能力不断降低; 当商品2的消费量不断减少时,其边际效用不断增加,从而使它能够交换到的其他商品的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在这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表现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2. 信息不对称
【答案】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于交易对象的信息掌握和了解程度不同。这里的信息既包括交易前的信息,也包括交易后的信息。信息不对称表现为市场上某些参与者拥有,但另一些参与者不拥有的信息; 或指一方掌握的信息多一些,另一方掌握的信息少一些。信息不对称不仅是由于人们常常限于认识能力不足,不可能知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任何情况,更重要的是,由于行为主体为充分了解信息所花费的成本太大,不允许其掌握完全的信息。因此,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信息分布或信息获得的不公平性,其主要来源包括:一是信息的不公平性; 二是市场内幕交易。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时不能很好地起作用,由于缺乏足够的信息,市场主体并不能总是做出理性的选择,易出现市场失灵。信息不对称易导致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和委托一代理关系问题。
3. 生产者剩余
【答案】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它通常用市场价格线以下、SMC 曲线以上的面积来表示,如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所示。
生产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也可以用数学公式定义。令反供给函数为P s =f(Q ),且市场均衡价格为P 0,厂商的供给量为Q 0
,则生产者剩余为:
就单个生产者而言,生产者剩余是生产者所获得的价格超出边际成本的部分。就整个市场而言,生产者剩余是供给曲线以上、市场价格以下部分。
4. 扩展线
【答案】在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企业改变成本,等成本线就会发生平移; 如果企业改变产量,等产量曲线就会发生平移。这些不同的等产量曲线将与不同的等成本线相切,形成一系列不同的生产均衡点。这些生产均衡点的轨迹就是扩展线。如图所示。
扩展线
图中的曲线ON 是一条扩展线。由于生产要素的价格保持小变,两要素的价格比例是固定的,又由于生产均衡的条件为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所以,在扩展线上的所有的生产均衡点上边际技术替代率都是相等的。这意味着,扩展线一定是一条等斜线。
扩展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生产技术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生产的成本或产量发生变化时,厂商必然会沿着扩展线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或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扩展线是厂商在长期的扩张或收缩生产时所必须遵循的路线。
二、论述题
5. 解释说明:为什么厂商利润极大化条件MR=MC可以重新表达为MFC=MRP?假如产品市场完全竞争,那么利润极大化条件MR=MC就可以表达为MFC=VMP,为什么? 作图说明VMP 与MRP 的区别, 以及在产品市场是非完全竞争条件下,厂商雇用最后那个工人获得经济利润的情况。
【答案】(1)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厂商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既可以表述为MR=MC,也可以表述为MFC=MRP这两者都可以保证厂商利润极大化目标的实现,为了实现最大限度的利润,厂商对要素需求、产出作出某种选择。
如果厂商把产量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产量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利润的条件是:厂商把产出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产出的最后一单位产品所提供的总收益的
,增加量(边际收益MR )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一个单位的产品引起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成本MC )
即这一产出使得MR=MC。
如果厂商把投入的生产要素(如劳动)作为选择变量,将总收益、总成本进而总利润视为投入要素的函数,那么实现最大限度利润就可以表述为MFC=MRP。也就是厂商把雇用的劳动投入调整到一定数量,使得这一雇佣劳动总量的最后一个单位劳动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边际收益
,产品MRP )恰好等于增加这最后雇用一个单位劳动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边际要素成本MFC )。
理由是:假如NIRP>MFC,这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的劳动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超过雇用这个单位劳动引起的总成本增加量,也就意味着继续增加劳动投入量,增加的每单位劳动投入量都可获得一定利润,从而增加劳动投入可使总利润有所增加; 反之,假如MRP (2)事实上,MR=MC和MRP=MFC这两个式子可以相互转换。因为MRP=MR·MP ,MFC=MC·MP ,所以这两个表达式等价。假如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那么利润极大化的条件MR=MC=P就可以表达为MFC=VMP。因为在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P=MR,这样,表示增加单位要素投入带来的总收益的增加量的MRP=MR·MP 就可以表示为(等同于)VMP=P·MP ,相应地,利润极大化的条件就可以表达为MFC=VMP。 (3)在卖方垄断的条件下,厂商面临着一条水平的要素供给曲线,但由于它在产品市场上处十垄断地位,厂商的产量越大,销售价格越低。所以,边际收益产品MRP 曲线和边际产品价值VMP 曲线分离,MRP 曲线位于VMP 曲线的左下方。此时,MRP 曲线就是卖方垄断厂商对某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如图所示。如果生产要素市场上的某要素价格为P ,卖方垄断厂商对该生产要素的需求量则由MRP 曲线与MFC 曲线的交点来决定,这时该生产要素的使用量为Q 1。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