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文学院840汉语基础(含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之现代汉语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错别字

【答案】错别字是错字与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 别字又称

,指把甲字写成乙字。错别字也可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写“白字”

错字也包括写别字在内。

2. 辅音

【答案】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也称子音。

3. 助动词

【答案】助动词是指用在动词之前,起辅助动词作用,表示可能、必要或意志愿望的词,又称作能愿动词。表可能的有:能、能够、可能、会,表必要的有:要、应该、应当,表意愿的有:肯、敢、愿意等。

4. 语义指向

【答案】语义指向是指句法结构的某一成分在语义上和其他成分(一个或几个)相匹配的可能性。它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语义指向研究的是句子成分之问在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句法结构研究的是句子成分的组合关系。语义上的搭配关系和句子成分之间的组关系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的。一般来说,我们在对状语的语义指向作静态分析时,状语的语义指向是确定的,而这种确定性是有深厚语义基础的。这决定于状语在深层结构中与其他成分的同现关系。

例如,“他唱响了家乡的民谣了”中的“响”的语义指向是“家乡的民谣”。

5. 连绵词

【答案】连绵词是指两个不同的音节连缀表示一个意义而不能拆开成两个语素的词。其中有

,如“忐忑”; 叠韵的(两个音节的“韵”相同),如“仿徨”; 以及双声的(两个音节声母相同)

两个音节声韵都不同的连绵词,如“蝴蝶”。连绵词的最大特点是:构成连绵词的两个字浑然一体,它们仅仅表示两个音节,不能拆开来解释; 即使这两个字原来各具有某种意义,这意义在连绵词中

也己失去,所以不能望文生义。

6. 复合词

【答案】复合词是指由不同的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这类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最能产的构词格式,汉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是由这一形式构成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和主谓式几种类型。

7.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8. 调类

【答案】调类是声调的类别,即把调值相同的音节归在一起所建立起来的类别。也就是说,调类是一种语言或方言中,根据能够区别意义的不同声调调值建立起来的声调类别。可见,调类是由调值决定的。一种语言或方言里有多少种声调调值,就有多少个调类。汉语方言的调类最少的是三个(河北滦县),最多的是十个(广西玉林); 一般的是四至六个。

声调的类别由调值决定,但是声调的名称并不是由调值决定的。第一、二、三、四声只是个顺序,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而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些名称则是根据中古时期“平、上、去、人”四声的名称沿用下来的。我们现在仍然使用这些名称,目的就是便于了解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及其在汉语方言中的分合情况。

9. 语法

【答案】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它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语法学,即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具有抽象性、生成性、层次性、递归性、系统性和稳固性等特征,一般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是指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句法是指词或词组组成句子的规则。

10.派生词

【答案】派生词是指由词根和词缀构成的词语,即附加式合成词。词缀在词根前称为前缀,

,,词缀在词根后称为后缀。例如汉语“第一”“第二”中的“第”“老张,“老三”中的“老”就是

前缀,英语的“read-er" (读者)、"voice-less" (无声的)、works (工作,单数第三人称)中的“一er" “一less" “一s ”等都是后缀。这些词都是由派生法构成的词,属于派生词。

二、简答题

11.“吃、分析、相信、爱、调查、听”都是动词,试从语法功能上对其进一步分类。

【答案】从语法功能上对动词进行以下分类:

(1)一般的表示动作行为的及物动词

吃、听是一般的表示动作的及物动词。作谓语,能带宾语。后面可以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这些表示行为动作的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重叠后变成“吃吃饭”、“听听歌”。

(2)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相信、爱。表心理活动的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例如能说“很相信”“非常喜欢”。

(3)属于兼类的动词

调查。这类小是单纯的动词,同时还属于名词,既是谓词性的,同时还是名词性的,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比如:“调查报告”“写份调查”。

(4)及物动词

,它也可以像“吃”分析。“分析”后面可以带宾语,比如“分析数据”、“听”一样重叠表示

短暂,可是重叠后很少在后面接宾语,我们一般只说“把这个问题分析分析”。

12.下边句子里都有用词不够妥当的地方,试指出来加以改正,并说明理由。

①他那双沾满红丝的眼睛说明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②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的心脏跳动停顿了,但是他的声音,他的思想,却没有停顿。年轻一代接过他的笔,继续在革命的大道上前进。

③大家决心继续发挥艰苦朴素的作风,努力攻克困难,争夺更大的成就。

④运动员踏着强健的脚步,举着五彩缤纷的旗帜,穿过了检阅台。

⑤大家对王同志的批评正确而尖刻。

⑥今年,市场上西瓜供应充沛。

⑦敌机驾驶员非常机警,往云端里一钻仓皇地逃走了。

⑧每个学生都无例外地期望把自己的学习搞好。

⑨两国经过协商,已达成了协议,双方军队各自撤回自己的边疆。

⑩他急爱表现自己,不顾场所,大谈自己的见闻,惹得人们看不起他。

11○边防战士虽然在天寒地冻的北国边陲,但仍日夜在国境线上巡视着。

12○在我校评职称会上,有人故意大闹会场,说职称评得不公道,一下子把会场的程序打乱了。 13○一位老农说,今年的早稻,精心培育,长势颇佳。

【答案】①“沾满”改为“布满”。“红丝”不是从外面附着在眼睛上的,不能用“沾满”。 ②“停顿”均改为“停止”。人死了,心脏不能再跳动起来了,不能用“停顿”,“停顿”含有可能再起动的意思。

③“发挥”改为“发扬”,“攻克”改为“克服”,“争夺”改为“争取”。这样一改,动词和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