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摘 要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相关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就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展开了热烈地探究与讨论。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思想,并将其运用到教学中去,语文教学在许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个性”引发了学者教师的关注,众多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充分地认识到关注个性、培养个性的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有重要意义。在关注个性化的相关研究之中,人们从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等理论出发,把思考的重点聚焦在教师、学生和教学方法以及课堂模式之上,这些对学生主体地位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是,与个性发展有重要联系的教学内容的研究并不多。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么是脱离文本,无视文本的基本内涵随意确定内容;要么是紧紧围绕着考点、教参来确定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范围越来越窄;还有一种是以创新为名义,超越教材,抛弃文本所具有的教学价值,无限扩大教学内容。
本论文试图从个性化角度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和实践做一些探讨研究,以期对这一问题有较明确的认识。论文立足于国内教学内容确定的相关研究,结合了自己和一些一线优秀教师的教学实践,力求在研究中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其他教师研究这些问题提供一些借鉴。本文从四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一部分:探讨了个性化语文教学内容的内涵,强调其“个性化”的双重性并阐释了其在现阶段的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概括介绍当前语文教学内容确定的不良倾向,探讨个性化教学内容的确定原则,并指出个性化教学内容的三个特点:追求语文知识与人文精神的整合;预设创新,动态生成;注重体验,促进发展。
第三部分:以文本为例,结合相关教学课例,探索在个性化教学内容确定上的成功经验,提供确定教学内容时思考的新角度,研究以文体特点和情感陶冶为出发点制定适宜教学内容,追求教学内容的确定定位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发展学生个性方面。
第四部分:确定个性化教学内容时容易走入一些误区,有些教学内容看似创新,实际上无益于教学,需要教师准确判断。确定教学内容时要有“特定”意识和“多元有界”阅读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