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药学院349药学综合[专业硕士]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溶原性细菌

菌。

2. 暗反应(dark reaction)。

【答案】暗反应是光合作用不需要光的反应,实际上是C 固定的反应,由卡尔文循环组成。

3. 磷酸戊糖途径。

【答案】磷酸戊糖途径是指细胞质中,由6-P-葡萄糖直接氧化脱羧生成

核酮糖,并进一步单糖磷酸酯互变,再生6-P-葡萄糖的过程。

4. 协同效应(cooperativity )。

【答案】协同效应是指一个寡聚体蛋白质的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如果是促进作用则称为正协同效应,如:带氧的Hb 皿基协助不带氧亚基结合氧;如果是抑制作用则称为负协同效应。

5. 苹果酸穿梭系统。

【答案】苹果酸穿梭系统需要两种谷-草转氨酶、两种苹果酸脱氢酶和一系列专一的透性酶共同作用。首先,NADH 在胞液苹果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将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然后穿过内膜,经基质苹果酸脱氢酶氧化,生成草酰乙酸和NADH , 后者进入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草酰乙酸则在基质谷-草转氨酶催化下形成天冬氨酸,同时将谷氨酸变为

二酸生成的谷氨酸又返回基质。

6. 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s )。

【答案】神经节苷脂是由神经酰胺和至少含有一个唾液酸残基的寡糖组成,寡糖链与神经酰胺Q 上的羟基以糖苷键相连,主要存在于大脑灰质和神经节细胞。

7. 巴斯德效应。

【答案】

巴斯德效应是指有氧氧化抑制发酵的现象。法国科学家

可进行生醇发酵,将其转移至有氧环境,生醇发酵即被抑制。

发现酵母菌在无氧时酮戊二酸,天冬氨酸和酮戊二酸透过内膜进入胞液,再由胞液谷-草转氨酶催化变成草酰乙酸参与下一轮穿梭运输,同时酮戊NADPH 和5-P- 【答案】溶原性细菌是指温和噬菌体的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组整合,带有前噬菌体的细

8.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答案】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肽链中的氨基酸排序。维持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为共价键,主要为肽键。

二、填空题

9. 糖酵解的终产物是_____。

【答案】乳酸

10.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侧链

基酸是_____

【答案】组氨酸;脯氨酸

11.糖酵解途径惟一的脱氢反应是_____,脱下的氢由_____递氢体接受。

【答案】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

12.蛋白质是生物功能的载体,归纳起来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_____支架作用、_____和_____.

【答案】催化;贮藏;运输;激素功能;防御;接受与传递信息;调节与控制细胞生长;分化;遗传信息的表达

13.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调控是多级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

【答案】转录前;转录水平;转录后;翻译水平;翻译后

14._____酶催化的反应是

成ATP ,是途径中的第一个氧化反应。_____分子中的磷酸基转移给ADP 生的反应。 值接近中性的氨基酸是_____,无游离/自由氨基的氨途径中的第一个产生

【答案】甘油酸-3-磷酸脱氢酶;甘油酸-1,3-二磷酸

15.因为核酸分子中含有嘌呤碱和_____,而这两种物质又均具有_____,故使核酸对_____的波长有紫外吸收作用。

【答案】嘧啶碱;芳香环;260nm

16.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复合体IV 已具备同时将_____个电子交给1分子氧气的机制。

【答案】4

17.Calvin 循环

中进行。

【答案】1,5-二磷酸核酮糖;RuBP 羧化酶;3-憐酸甘油酸;间质

的最初受体是_____, 在_____酶的催化下形成_____,此循环在叶绿体_____

18.两类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不同,DNA 主要位于_____中,RNA 主要位于_____中。

【答案】细胞核;细胞质

三、问答题

19.假定你使用脂肪细胞来研宄. 肾上腺素受体(GPCR ),此受体通过cAMP 和PKA 激活对激素敏感的脂肪酶,导致在需要能量的情况下脂肪酸的释放。当你将哺乳动物脂肪细胞与肾上腺素接触8h ,期间你每隔一段时间就测定一下游离脂肪酸的浓度。正如预期的那样,到3h 的时候,脂肪细胞产生游离的脂肪酸,以后的2h 产率开始下降,最后在剩余的时间里达到稳定的状态。解释导致脂肪酸产生波动的原因?

【答案】在长时间与肾上腺素接触以后,GPCR 对激素产生脱敏。GPCR 在细胞液部分的Ser/Thi•受到PKA (许多GPCR 下游的效应物)和BARK (—种对肾上腺素受体特异性的激酶)的作用,被磷酸化修饰。

随后抑制蛋白与这些磷酸化的位点结合,阻断受体的激活。此外抑制蛋白导致脱敏的受体被内吞,进入细胞内的一种被称为内体的囊泡。于是,产生脂肪酸的细胞因为受体的失活和内在化,导致脂肪酸的产率下降,但进入内体的受体可以去磷酸化,并重新回到质膜上,再次被激活。当受体的脱敏和再激活达到平衡的时候,脂肪酸的释放将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20.什么是生物膜的相变温度,其温度高低与幅度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案】生物膜的相变温度是指生物膜从液晶态转变为似晶态的凝胶状态时的温度。相变温度本身取决于膜脂的组成,组成膜脂的酯酰链越短或者是不饱和程度高,其相变温度越低。此外,头部基团的极性对膜的相变温度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ethanolamine 头部基团比choline 头部基团具有更高的相变温度。

膜脂的基本组份是磷脂,因此,在一定的温度下,膜质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磷脂。只由一层磷脂组成的双层分子显示急剧地、特有地从液晶态转变为似晶态的凝胶状态地相变。凝胶态的磷脂膜较液晶态的厚,因为在低温下,磷脂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尾巴”会变硬。这种凝胶态的膜流动性很小,仅有较少侧向扩散。相变温度决定于磷脂头部基团的性质和脂酰链的长度以及不饱和程度,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相变温度越低。各种膜脂由于组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

另外,胆固醇含量、鞘磷脂的含量等影响膜的流动性的因素对膜的相变温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1.细胞的跨膜转运有哪些主要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细胞的跨膜转运主要有3种类型。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被动转运,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主动转运,以及通过分泌小泡、分泌颗粒进行的胞吐或分泌和受体介导的胞饮。

(1)被动运送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无需消耗自由能,包括简单扩散和促进扩散。与膜两侧的电化学势梯度有关,促进扩散则需要某些膜蛋白的参与,转运初速度比简单扩散高得多。

(2)主动运输是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输的跨膜运送方式,是一个耗能的过程。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