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相关专业知识题库>神经系统及头颈部题库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 患者,男,32岁,右耳流脓1年,鼓膜穿孔。CT示外耳道嵴骨消失,听小骨破坏,鼓室壁破坏,内有软组织密度影,诊断为()

A . 血管球瘤
B . 转移瘤
C . 胆脂瘤
D . 中耳癌
E . 面神经纤维瘤

患儿,女,15天,吸吮反射减弱,CT检查如下图,最可能的诊断为() 脑水肿。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脑出血。 先天性无脑回。 先天性巨脑回。 有关超分割放射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 延长总治疗时间。 降低分次剂量。 增加分次次数。 总剂量增加。 晚反应减轻。 患者,男,60岁,右侧颜面肿胀,右眼球渐突出5个月。CT显示右上颌窦腔增大,窦壁变薄伴局部骨质消失,窦腔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含气消失,最可能的诊断是() 鼻息肉。 上颌骨骨髓炎。 黏液囊肿。 上颌窦癌。 纤维血管瘤。 患者,女,39岁,右眼外突1个月。CT示球后肿块,内有斑点状钙化,增强明显,诊断为() 炎性假瘤。 海绵状血管瘤。 视网膜母细胞瘤。 甲状腺性突眼。 视神经胶质瘤。 患者,女,35岁,鼻塞,流涕,鼻中带血,时有绿色胶样分泌物,抗生素治疗无效,关于真菌性上颌窦炎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多见于成年人。 女性多见。 单侧发病。 上颌窦最多见。 真菌性上颌窦炎均以窦壁骨质破坏为特点。 患者,男,32岁,右耳流脓1年,鼓膜穿孔。CT示外耳道嵴骨消失,听小骨破坏,鼓室壁破坏,内有软组织密度影,诊断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胆脂瘤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类型。CT能显示胆脂瘤本身的软组织密度影占据含气腔,并向鼓室形成隆起边缘。CT值为30~50HU,或为负值,其密度、CT值无特异性。典型者CT表现为鼓室盾板、上鼓室侧壁("骨桥")及鼓前嵴(鼓大嵴)破坏,乳突窦入口及乳突窦扩大,边缘硬化,岩鳞板消失。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