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801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801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801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9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801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18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801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26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801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32

一、简答题

1. 中央银行有哪些重要职能?

【答案】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的金融货币当局,统筹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三大重要职育旨:

(1)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

,又为(2)作为银行的银行,既为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用票据再贴现、抵押贷款等办法)

商业银行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商业银行办理现金国际结算业务。

(3)作为国家的银行,一要代理国库,二要提供政府所需的资金,三要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四要执行货币政策,五要监督、管理全国的金融市场活动。

2. 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并分析它们影响总需求的基本机制。

【答案】(1)货币政策的含义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货币政策的工具有改变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这些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

(2)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

①再贴现率政策。通常把中央银行给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称为再贴现,把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称为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经济运行情况改变再贴现率。当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就降低再贴现率,扩大再贴现的数量以鼓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刺激投资。再贴现率的下降表示货币当局要扩大货币和信贷供给,再贴现率的上升表示货币当局要收缩货币和信贷供给。中央银行在降低或提高再贴现率时,用控制银行准备金的办法迫使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相应地降低或提高贷款利率。

②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政府债券以增加或减少商业银行准备金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稳定经济的最经常使用的政策手段,也是最灵活的政策手段。公开市场业务是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不足,因而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政府债券,使政府债券价格提高到现有市场价格以上,而债券价格的上涨就等于利率的下降。反之,当经济风向显示出总支出过多,因而价格水平有持续上涨的趋势时,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从而引起收入、价格和就业的下降。

③改变法定准备率。法定准备率是银行准备金对存款的比例,由于这一比例是法定的,因而

称为法定准备率。中央银行逆经济风向改变法定准各率。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不足、失业有持续增加的趋势时,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使商业银行能够按更低的准备率,也就是按更多的倍数扩大贷款; 也使商业银行形成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扩大了商业银行增加信用的基础,增大了贷款能力。反之,货币当局认为总支出过多、价格水平有持续增长的趋势时,可以提高法定准备率,使商业银行必须按更高的准备金率也就是按较低的倍数扩大贷款; 也使商业银行准备金不足,从而减少了贷款能力。

(3)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的基本机制

货币政策通过法定准备金率、贴现率、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影响货币供应量,在货币需求量不变的情况下,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会影响利率水平变化,利率变化影响投资需求,继而影响社会总产出。所以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的机制可以表达为: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投资需求→社会总需求

3. 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有何影响?

【答案】货币政策的效果指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总需求的影响。假定增加货币供给能使国民收入有较大增加,则货币政策效果就大; 反之,则小。货币政策效果同样取决于IS 曲线和LM 曲线的斜率。

(1)IS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如图所示,在LM 曲线形状基本不变时,IS 曲线越平坦,LM 曲线移动(由于实行变动货币供给量的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大:反之,IS 曲线越陡峭,LM 曲线移动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就越小。

图IS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2)LM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如图所示,当IS 曲线的斜率不变时,LM 曲线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反之,则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图 LM 曲线的斜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4. 什么是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 它有什么含义?

【答案】(1)离散形式的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式中,k 为人均资本,s 为储蓄率,y 为人均产量,n 为人口增长率,

(2)上述关系式表明,人均资本的增加等于人均储蓄sf (k )幻减去为资本的折旧率。 项。项可以这样来理解:劳动力的增长率为n ,一定量的人均储蓄必须用于装备新工人,每个工人占有的资本为k ,这一用途的储蓄为nk 。另一方面,一定量的储蓄必须用于替换折旧资本,这一用途的储蓄为δk 。总计为的人均储蓄被称为资本的广化。人均储蓄超过

资本深化=人均储蓄-资本广化

上式表明:若其他条件相同,储蓄率或投资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富裕,在这些国家中,劳动力人均资本量较高,因此人均产量也较高。相反,根据新古典增长模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通常比较贫穷。在这些国家,面对人口增长,为保持资本一劳动比率不变,需要把更大比例的收

入用于储蓄和投资。这种资本广化的要求使得资本深化变得更为困难,从而使得人均资本量减少。

5. 高价格和通货膨胀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把一定时期各种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交易量相乘后相加,可得到某一时期的价格总额。选一个时期为基期,购买同等量商品的本期价格总额除以基期价格总额就得到本期的一个价格指数,这个价格指数反映了本期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因此,一般物价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购买一定数量的商品所需支付的货币数量的多少,或一定数量的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和劳务数量多少的指标。

通货膨胀是价格水平的增长率,它衡量的是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一般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因而,通货膨胀率是反映价格水平变动幅度大小的指标。

的部分则导致了人均资本k 的上升,这被称为资本的深化。因此,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基本公式可以表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