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781新闻传播学综合一之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黄远生的“四能”
【答案】黄远生的“四能”是黄远生的主要新闻思想。黄远生是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被戈公振先生称为“报界之奇才”。他以擅长写新闻通讯而闻名于世,被誉为中国新闻通讯的奠基人。在新闻思想方面,他提出了著名的“四能”说,即“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他说:“调查研究,有种种素养,是谓能想; 交游肆应,能深知各方面势力之所存,以时访接,是谓能奔走; 闻一知十,闻此知彼,由显达隐,由旁得通,是谓能听; 刻画叙述,不溢不漏,尊重彼此之人格,力守绅士之态度,是谓能写。”黄远生本人正是实践这“四能”的模范。
2. 北京电视台
【答案】北京电视台是中国的第一座电视台,也是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它于1958年5月1日开始试播,同年9月2日正式广播。北京电视台的建立,标志我国的电视事业开始加入世界电视发展的行列,也标志着中国的广播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 刘煌生被杀案
【答案】刘煌生被杀案是指,江苏省镇江《江声报》经理兼主笔刘煌生,因于1933年在报上揭露政府官吏公卖鸦片及吸毒的丑闻,被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以“共党”、“蓄意煽起阶级斗争”的罪名枪决。刘煌生办报主持正义,为民喉舌。这一事件激起各力一强烈抗议,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发表中英文宣言,揭露真相,上海报界200多名记者联名宣言,全国律师协会抗议国民党暴行,国民党被迫调离江苏省政府主席,并于同年相继发出《保障正当舆论》和《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经全国各地新闻界响应,每年9月1日(《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颁布之日)被定为记者节。
4. 《热血日报》
【答案】《热血日报》是迄今能看到的中共中央出版的第一家日报。它是共产党为了加强在五册运动中的宣传鼓动,于1925年特别在上海创办的。它是一份4开4版的通俗政治小报,具有通俗化、群众化的特色。瞿秋白担任主编。《热血日报》以大量篇幅披露了“五册惨案”的真相,揭露了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的事实真相; 发表社论抨击封建军阀对外妥协、对内镇压的罪行; 同时对大资产阶级的动摇妥协言论和背叛行为,也给予了深刻的批判。该报在报道和宣传五册运动、
影响舆论、鼓动工人阶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5. 《共产党》月刊
【答案】《共产党》月刊是中共上海发起组创办的半公开理论机关刊物,1920年11月7日创刊,李达主编。秘密出版,不标明编辑、印刷、发行的地点,也不署真名。《共产党》月刊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宣传:①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介绍第三国际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实际情况、文献资料,特别是俄国共产党的经验和列宁的著作。②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论证只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能够救中国,主张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③向工农兵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共产党》月刊至1921年7月止,共出6期。
6. 《先驱》
【答案】《先驱》是中共团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1921年由四川成都团组织创办,1922年在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先驱})被确定为团中央第一个机关报。先后担任编辑的有施存统、蔡和森、高尚德等。《先驱》的基本内容有: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青年运动的状况,评述中国青年思想和青年运动的现状,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批评各种错误思想,报道团的活动和刊载团的文件等。1923年8月15日,《先驱》出版第25期后停刊。
7. 《大众生活》
【答案】《大众生活》,1935年11月16日在上海创刊,邹韬奋主编。主要撰稿人有邹韬奋、金仲华、章乃器、杜重远、陶行知、沈雁冰等。《大众生活》以“力求民族解放的实现、封建残余的铲除,个人主义的克服”为办刊宗旨,主张团结抗日、民主自由。该刊设有“星期论坛’,、“时事论文’夕、“国内外通讯’,、“社会漫画”、“随笔小品’,、“大众信箱”等栏目。“一二·九”运动爆发后,大力宣传抗日救亡,反对对日妥协,支持学生爱国运动。该刊最高发行数达20万份,是当时国内销量最大的刊物。1936年2月出至第16期后,被国民党政府封禁。1941年5月17日在香港复刊,由邹韬奋、金仲华、沈雁冰、沈志远、夏衍、胡绳、千家驹等组成编委会,邹韬奋任主编,同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停刊。
8. 拟态环境
【答案】拟态环境,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境。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9. 《红旗》周刊
【答案】《红旗》周刊是中共中央机关报,于1928年11月20日在上海创办,由中央宣传部
主编,初为周刊,后改为三日刊。《红旗》从第40期起,被指定为“全国政治机关报’,,既指导实际斗争,又述评政治形势,而且面向全国。1930年与《上海报》合并,改出《红旗口报》。
10.观点的自由市场
【答案】“观点的自由市场”是西方自由主义新闻学中的一个理论。最早是由英国政论家、文学家约翰·弥尔顿提出的,后经美国政治家托马斯一杰斐逊以及英国政治家约翰一米尔发展改进。弥尔顿认为真理是通过各种意见、观点之间自由辩论和竞争获得的,而非权力赐予的。必须允许各种思想、言论、价值观在社会上自由的流行,如同一个自由市场一样,才能让人们在比较和鉴别中认识真理。“观点的自由市场”以及与之相关的“观点的自我修正”理论后来称为自由主义新闻学的理论根基,也是西方新闻自由的理论根基。尽管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了来自美国社会责任理论的修正,但至今仍对西方新闻界产生着强大而持久的影响。
11.戈公振
【答案】戈公振是一位有革新思想的新闻工作者和卓有成就的新闻学专家。1912年在江苏《东台日报》任图画编辑。1915年进入《时报》,在此工作近15年。他在致力于报业改革的同时,从事新闻教育与研究,发起组织上海报学社。1925年,受聘在上海国民大学讲授《中国报学史》,并兼任该系系主任。1927年,戈公振将在国民大学的讲稿整理成《中国报学史》一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该书史料翔实,多为第一手材料,为中国报刊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被称为“中国新闻史研究开山之作”。1927年初,他赴英、法、德、意、瑞士、美、日等国考察新闻事业。1928年底回国,任《申报》总经理助理兼《申报星期圆刊》主编,1931年任《申报》总管理处设计处主任。“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学习马列著作。1932年以记者身份随国际联盟调查团赴东北地区调查日本侵略中国真相,后又随调查团赴日内瓦参加国际联盟举办的日本侵略中国的特别大会。1933年以中央通讯社特派记者身份赴莫斯科采访,写了不少通讯,后汇集为《从东北到庶联》一书。1935年8月,应邹韬奋、胡愈之的邀请,回国参与筹办((生活日报》,同年10月22日在上海病逝。
12.《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
【答案】1938年6月,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在香港成立,并出版该同盟的中英文会刊《保卫中国同盟新闻通讯》。该刊的英文版由爱泼斯坦和贝特兰负责编辑,中文版由邹韬奋、金仲华等负责编辑,以宣传团结国际进步人士和海外华侨援助中国抗战为办刊宗旨,刊登了宋庆龄写的不少文章和致国际友人的信,还大量介绍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活动情况,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抗战的一个重要窗口。
二、论述题
13.试论中国古代“邸报”在维护政府统治中的作用。
【答案】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最先出现的是官报,即“邸报”。“邸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