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866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何谓管理幅度? 如何确定合理的管理幅度?

【答案】管理幅度又称组织幅度,是指组织中上级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的数量。这些下属的任务是分担上级主管的管理工作,并将组织任务层次分解,然后付诸实施。

任何组织都需要解决主管人员直接指挥与监督的下属数量间题,但在同样获得成功的组织中,每位主管直接管辖的下属数量却往往是不同的。努力去确定一种适用于任何组织的管理幅度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可能有结果的。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要考虑下列因素的影响:

(1)主管和下属的工作能力。主管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则可以迅速地把握问题的关键,就下属的请示提出恰当的指导建议,管理的幅度便可适当宽些。

(2)工作的内容和性质。包括:A 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越接近组织的高层,主管人员的决策职能越重要,所以其管理幅度要较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小; B. 下属工作的相似性。若下作相似性越大,则管理幅度可适当宽些; C. 计划的完善程度。计划制订得越详尽周到,则管理的幅度便可适当宽些; D. 非管理事务的多少。非管理性事务越多,则对管理幅度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3)工作条件。包括:A. 助手的配备情况。如果有关下属的所有问题,不分轻重缓急,都要主管去亲自处理,那么,必然要花费他大量的时间,他能直接领导的下属数量也会受到进一步的限制; B. 信息手段的配备情况。处理信息的手段越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宽些; C. 工作地点的相近性。不同下属的工作岗位在地理上的分散,会增加下属与主管以及下属之间的沟通困难,从而会影响主管直属部下的数量。

(4)工作环境。环境变化越快,变化程度越大,组织中遇到的新问题越多,下属向上级的请示就越有必要、越反常:相反,上级能用干指导下属下作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因为他必需花更多的时间关注环境的变化,考虑应变的措施。因此,环境越不稳定,各层主管人员的管理幅度越受到限制。

2. 简述马萨诸塞车祸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对管理的重要意义。

【答案】1841年的一天,在马萨诸塞至纽约的铁路上发生了令美国震惊的火车相撞事件,造成20多人死亡,举国哗然,美国媒体对火车公司的管理层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了平息这次事故引起的民愤,火车公司不得不进行了管理改革,老板交出了管理权只拿自己的红利,公司开始聘请有才能的管理人员管理公司,火车公司从此开始了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在企业中实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这种分离对管理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是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

(2)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3. 管理者在传播信息时,要注意防止信息畸变或信息失真,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管理者在传播信息时,要注意防止信息畸变或信息失真,以提高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包括:

(1)传播主体的干扰。在组织中,传播主体可能为了私利,故意歪曲、扣压信息,报喜不报忧; 或者受自身理解与表达能力、心理状态的影响,无法正确把握信息的内涵,无意中造成信息的失真; 或者由于工作能力低下、人浮于事、办事拖沓,一方面不能及时处理信息,造成严重积压; 另一方面又不善于识别、判断信息的价值,可能把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投入传播,而把有价值的信息丢在一边。

(2)传播渠道的干扰。组织的信息传播渠道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对于内部的正式传播渠道,如果机构庞杂、层次繁多,上层管理者的信息往下传播时,每经过一个层次,信息就要受到该层次管理者的一次综合,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再传播出去,这样不仅导致传播速度慢,而且每一次综合和理解都不可能保证信息完全不变。组织的信息传播系统不健全、分工不明确、责任不清、办事推曦等,也会影响传播速度,造成信息传播中断。

(3)客观传播障碍的存在。客观障碍主要有自然语言的障碍、学科专业知识的障碍、传播技术迅速更新造成的障碍等。自然语言的障碍包括外国语言、方言的障碍:学科专业知识的障碍是指对学科专业的不熟悉可能会妨碍有关主体理解信息的真实含义,因为有些信息在表述中不可避免地会用到某些学科专业知识; 现代传播技术更新很快,来不及学习与掌握也会构成障碍。

4. 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启示?

【答案】产品寿命周期理论是美国经济学家李维特首先提出来的。产品在寿命周期中通常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和衰退等四阶段。在不同的寿命周期阶段,产品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企业应据此采取不同的产品开发对策。产品寿命周期理论对管理者的启不包括:

(1)对于投入期的产品成本,企业应及时了解市场和用户的意见与建议并据此对产品结构和生产工艺进行改进完善; 同时,企业广泛展开促销活动,以激发消费者对新产品的注意、兴趣以及消费欲望,以迅速打开销路。

(2)成长期是产品开发的决定性阶段,企业应努力稳定产品质量,精心维护产品声誉,加速扩大生产能力,组织好销售工作,保证充分供应,绝不使产品在市场上脱销,谨防竞争对手乘虚而人。

(3)产品经过成长期逐渐趋向成熟,成熟期的长短直接影响产品开发和经济效益的大小,因此要尽可能延长产品成熟期的时间。为此,要努力降低产品成本,争取价格优势,以维持市场占有份额; 同时还要加强广告宣传和用户服务工作,在不失去老客户的同时,努力扩大新用户,最根本的措施是对老产品进行改造,以提供具有活力的更新型产品,形成市场和用户扩张的新势头。

(4)对于处在衰退期的产品,企业应积极转移市场,努力在新的地区开拓对该产品的需求,或在不改变产品基本结构和性能的前提下,寻找新的用途,开发新的用户,力求在新的领域代替其他产品,以使产品起死回生。如果发现衰退产品既无新用途,也无新市场则应当机立断,有步骤地迅速将其予以淘汰。

5. 比较规则与程序、规则与政策的区别。

【答案】规则与程序、规则与政策的区别包括:

(1)规则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或不采取某个特殊的或特定的行动。在通常的情况下,一系列规则的总和构成程序。

(2)程序规定了处理问题的例行方法、步骤,即办事手续。程序详细地说明完成某种活动的准确方式,是为了确保政策的落实而制定的。

(3)政策是指组织在决策时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或沟通思想活动的方针和一般规定。在规定和执行政策时,必须具有一贯性和完整性。

(4)规则不同于程序:①规则指导行动但不说明时间顺序; ②可以把程序看成一系列的规则,但是一条规则可能是或可能不是程序的组成部分。

(5)规则也不同于政策。政策的目的是要指导行动,并给执行人员留有酌情处理的余地; 而规则虽然也起指导行动的作用,但是在运用时,执行人员没有自行处理权。

6. 如何有效的管理创新?

【答案】有效的管理创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理解和扮演“管理者”的角色

管理人员往往是保守的。他们往往以为组织雇用自己的目的是维持组织的运行,因此自己的职责首先是保证预先制定的规则的执行和计划的实现,“系统的活动不偏离计划的要求”便是优秀管理的象征。因此,他们往往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现有规章制度的守护神的角色。为了减少系统运行中的风险,他们往往对创新尝试中的失败吹毛求疵,随意惩罚在创新尝试中遭到失败的人,这样显然是不行的。管理人员必须自觉地带头创新,并努力为组织成员提供和创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环境,积极鼓励、支持、引导组织成员进行创新。

(2)创造促进创新的组织氛围

促进创新的最好方法是大张旗鼓地宣传创新,激发创新,树立“无功便是有过”的新观念,使每一个人都奋发向上、努力进取、跃跃欲试、大胆尝试。要造成一种人人谈创新、时时想创新、无处不创新的组织氛围,使那些无创新欲望或有创新欲望却无创造行动、从而无所作为者感觉到在组织中无立身之处,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组织聘用自已的目的不是要自己简单地用既定的方式重复那也许重复了许多次的操作,而是希望自己去探索新的方法,找出新的程序,只有不断地去探索、去尝试才有继续留在组织中的资格。

(3)制定有弹性的计划

创新意味着打破旧的规则,意味着时间和资源的计划外占用,因此,创新要求组织的计划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