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金粒子修饰电极上NO催化氧化活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关键词:NO电催化氧化;金粒子修饰电极;影响因素;电化学检测

  摘要

纳米金催化剂对许多物质具有非常高的催化活性,如CO的低温催化氧化、氮氧化物的氧化等,是目前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气-固异相催化体系中,关于金催化剂催化活性的原因仍存在较大争论,而液-固体系中情况则更加复杂,液-固异相催化体系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尚待确定。NO是催化领域广泛研究的模型分子之一,它的分子结构与CO非常类似,并且在生理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金粒子在液-固异相催化体系中对一氧化氮的催化氧化对探讨金粒子的活性、影响因素及对于NO的检测有重大意义。 本论文研究了电化学体系下金粒子修饰电极对NO的催化氧化活性及其影响因素,并对NO进行了检测。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使用电沉积以及自组装法在导电玻璃(ITO)表面制备了Au/ITO催化体系,并用循环伏安法对NO的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表明电沉积法制备的金粒子在酸性环境下对NO有较高的催化氧化活性。2. 通过不同的沉积时间,在ITO上修饰一系列尺寸大小的金粒子,探究金粒子的尺寸大小与其电化学催化氧化NO活性的关系,得到在研究体系下,尺寸效应仍是较大的影响因素。3. 考察了金粒子修饰在Pt、ITO、GC、Ti/TiOx等基底上时,对NO的催化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基底对催化活性起到关键性的影响,其中ITO上的金粒子有最高的活性。4. 研究了不同阴离子对Au/ITO催化NO过程中的影响,并得出这三种阴离子的加入会在不同程度上使催化剂失活。5. 分别使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安培法,在AuSMPs/ITO电极上对NO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使用计时安培法体现了较好的检测性能,线性检测范围为0.002mM~0.58mM,最低检测限达到1.1×10-6M,因此,电极有望在NO的在体检测中得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