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传播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朗曼模式

【答案】朗曼模式是美国广告学专家肯尼思·朗曼经过长期的研究,创建的一个广告投资模式,朗曼指出,任何品牌的产品或服务的广告,其广告效果只能是在临限(threshold ,不做广告时的销售额)和最大销售额之间的某数值。

2. 受传者

【答案】受传者又称信宿,即讯息的接收者和反应者,是传播者的作用对象。作用对象一词并小意味着受传者是一种完全被动的存在,相反,他可以通过反馈活动来影响传播者。受传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组织。受传者和传播者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角色,在一般传播过程中,这两者能够发生角色的转换或交替。一个人在发出讯息时是传播者,而在接收讯息时则又在扮演受传者的角色。

3. 拉扎斯菲尔德

【答案】拉扎斯菲尔德是奥地利裔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选举研究学者,传播学学科奠基人之一,与政治学家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和霍夫兰并称为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他在社会学上最有影响的成就首推应用社会学的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他重视社会调查方法,讲究严格的社会统计程序和操作化过程,强调精确的定量测量和定性的评价分析。他是民意测验中采纳社会调查方法的首创者,是传播效果研究的开创者。他的一系列应用研究,推进和提高了美国和欧洲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发展与质量。其著作有《社会科学中的数学思维》、《选民抉择》、《定性分析》和《应用社会学导论》等。

4. 象征性文化(symbolicculture )

【答案】“象征性文化”是指在社会学和文化人类学中,将文化理解为符号体系尤其是象征性符号体系来把握。人类在生产过程中,创造了以语言为代表的象征符体系,从而摆脱了自然和生物学意义上的束缚。然而这些象征符体系一旦形成,也就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作为能动的力量作用于社会。

5. 意见领袖

【答案】意见领袖是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在两级传播论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人群中那些首先或较多接触大众播信息,并将经过自己再加工后的信息传播给其他人的人。意见领袖介入传播过程,加快了信息传播进程并扩大了传播信息的影响。其特点是:

①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②并不集中于特定的群体或阶层,而是均匀地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和阶层中;

③其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气

④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的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的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6. 互文性

【答案】互文性,又称“文本间性”或“互文本性’夕,这一概念是由法国符号学家、女权主义批评家朱丽娅·克里斯蒂娃在其《符号学》一书中提出。她认为,“任何作品的本文都像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本文都是其它本文的吸收和转化。”每一个文本都是其它文本的镜子,每一文本都是对其它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它们相互参照,彼此牵连,形成一个潜力无限的开放网络,以此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巨大开放体系和文学符号学的演变过程。其继承了了结构主义的优点,并吸取了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破坏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强调于文本本身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

7. 随机抽(取)样(randomsampling )

【答案】随机抽(取)样是指保证调查对象总体中每个部分都有同等被抽中的可能的调查方法,是一种完全依照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的抽样调查,被称为是一种“等概率”。随机抽样有四种基本形式,即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多级抽样。

8. 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

【答案】宣传策略中的“洗牌作弊法”(cardstacking )是指选择采用陈述的方法,通过或真或假、清晰的或糊涂的、合法的或者不合法的叙述,对一个观念、计划、人或者产品做尽可能好或者尽可能坏的说明。例如引用电影评论的电影广告,引语都经过小心选择,只用最有利最好听的语言。这种宣传方法与语义学上的偏向技巧基本上是一样的。“洗牌作弊法”也是把关人概念的雏形。

二、简答题

9. 符号有哪些基本功能?

【答案】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信息表达和传播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要素。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表述和理解功能

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目的是交流意义,即交流精神内容。但是,精神内容本身是无形的,传播者只有借助于某种可感知的物质形式,借助于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传播对象也只有凭借这些符号才能理解意义。因此,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首先表现为符号化(encoding )和符号解读(decoding )的过程。符号化即传播者将自己要传递的讯息或意义转换为语言、音声、文字或其他符号的活动; 符号解读则是传播对象对接收到的符号加以阐释和理解,读取其意义的活动。不仅如此,传播对象对传来的信息做出反应一一反馈的过程也伴随着在符号解读基础上的再次符号化

活动。

(2)传达功能

传达功能是指作为精神内容的意义如果不转换为具有一定物质形式的符号,是不可能在时间和空间中得到传播和保存的。

(3)思考功能,即引发思维活动的功能

人在思考之际,其思考的对象和关于对象事物的知识都是以形象、表象或概念等符号形式存在于人脑之中的。因此,思考本身也就是一个操作符号、在各种符号之间建立联系的过程。

10.简析清末基督教报刊对华传播的脉络和影响面。

【答案】(1)清末基督教报刊的创办背景

清末这一时期是指从1840年鸦片一战争至1912年宣统退位多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形态,外国人纷纷来到中国或战争侵略或谋求财富,以及为了宗教信仰积极投身传教事业的外国传教士,这一时期,基督教所办报刊对我国新闻传播史影响重大,很多教会办的报刊成为当地最早的中文刊物。

(2)各地区按时间脉络,清末以后创刊的基督教报刊

①上海的基督教报刊

1857年由英国伦敦传教士亚历山大·伟列亚力创刊于上海的《六合丛谈》,是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不同于此时之前的其他刊物,本刊物并非纯粹性宣传基督教义的宗教性刊物,而是综合性期刊。

1868年于上海出版的《中国教会新报》,由林乐知创办并任主笔。1874年9月5日,自第301期起改名为《万国公报》,仍为周刊,它的读者对象由基督教徒扩大为社会各界人士,内容也淡化宗教宣传,时事色彩强烈,该报对维新变法起了推动作用,皇帝也经常阅读该报。

1875年5月5日自广州迁至上海出版的《小孩月报》改名《小孩月报志异》,由上海基督教清心书馆发行,美国长老会传教士范约翰主编,设有诗歌、故事、名人传记、博物、科学等栏目,文字浅近易读,每期销约2000份,1876年改名《小孩月报》,1881年改名《月报》,1914年改名《开风报》,同年夏因欧战爆发自行停刊,先后出版40年。

1887年11月成立的“广学会”是基督教在华最大的出版机构,最初名为“同文书会”,1894年改为广学会。该会创办人为英国长老会传教士韦廉臣。广学会成立初期决定恢复《万国公报》,并将其作为机关刊物。复刊后的《万国公报》一力面着力介绍西力文明; 另一方面非常注重评论中国时政,大谈变法改良,以实现广学会图谋开放中国人的思想、干预中国时政的办会宗旨。

1891年2月创刊,《中西教会报》,由广学会发行,林乐知任主编,内容以报道教会方面的消息和宣传教义为主,是《万国公报》的姊妹刊物。

1876年2月17日创刊的《格致汇编》,由英人傅兰雅主持。月刊,所刊文字对数、理、化、生物、医学都有所介绍,是我国最早的科学杂志,该刊一再重印,重印时往往补入一部分新内容,1882年1月下旬出至第4年第12卷后停刊。

②厦门的基督教报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