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01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
【答案】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表示的是不同时期为购买一篮子商品所支付的成本的价格指数,用来描述经济中的价格水平。这一篮子商品通常包括食品、衣服、住房、燃油、交通运输、学费及其他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商品和服务。消费价格指数的公式为:
2. 菜单成木
【答案】菜单成本是指不完全竞争厂商每次调整价格要花费的成本,这些成本包括研究和确定新价格、重新编印价目表、将新价目表通知销售点、更换价格标签等所支付的成本,是厂商在调整价格时实际支出的成本。因为产品价格的变动如同餐馆的菜单价目表的变动,所以,新凯恩斯主义者将这类成本称为菜单成本。另有一类成本是厂商调整价格的机会成本,它虽不是厂商实际支出的成本,但同样阻碍着厂商调整价格,也被称为菜单成本。
菜单成本理论认为,经济中的垄断厂商是价格的决定者,能够选择价格,而菜单成本的存在阻滞了厂商调整产品价格,所以,价格有粘性。菜单成本的存在是新凯恩斯主义为反击新古典主义的批判并证明其所主张的价格粘性的重要理由。
关于菜单成本能否引起价格的短期粘性,经济学家们的观点是不一致的。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菜单成本通常非常小,不可能对经济产生巨大影响; 另一部分经济学家却认为,菜单成本虽然很小,但由于总需求外部性的存在,会导致名义价格出现粘性,从而对整个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甚至引起周期性波动。
3. 经济增长黄金律
【答案】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固定不变时,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表示为:
上述结论可以用图来加以论证。如图所示,应选择k*,这时稳态的人均消费等于线段
第 2 页,共 39 页 的
长度。可以看出,在k*处,曲线f (k )的切线的斜率与直线nk 的斜率应相等,由于直线nk 的斜率为n ,而曲线f (k )在k*处的斜率为,故有。
图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律具有如下两个性质:①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其黄金律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 ②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4. 开放经济
【答案】开放经济是指开放的商品市场和开放的资本市场,存在物品与劳务的国际贸易,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流动。相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引入了进口和出口,以及净出口(贸易余额)的概念。对于国际的资本流动,引人了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以及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的概念。而连接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之间关系的正是贸易余额和资本净流出这对密切相关的经济变量。
与开放经济相对应的是封闭经济。在封闭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没有包括净出口,所以国内产出等于国内支出。但在开放经济中,除非净出口为零,否则国内产出不等于国内支出。当国内产出大于国内支出时,净出口为正值,对国外有物品和劳务的净出口; 当国内产出小于国内支出时,净出口为负值,这时对国外物品和劳务有净进口。
5. 名义GDP 和实际GDP
【答案】名义GDP 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是用以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由于物价不同,名义GDP 一般和实际GDP 会有些差异,差异越大,说明基期到现期的物价变动越大。实际GDP=名义GDP ÷GDP 折算指数。
二、简答题
6. 作图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答案】总需求曲线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 模型推导出来,推导过程如图所示。
第 3 页,共 39 页
图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如图所示,当价格P 的数值为P 1时,此时的LM 曲线LM (P 1)与IS 曲线相交于E 1,将P 1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 1标在图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 1。假设P 由P 1下降到P 2。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移动到LM (P 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 2。将P 2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 2标在图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 2。 按照这样的方法,从而可以得出总需求曲线AD 。
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 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7.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存在哪些影响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限制因素?
【答案】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影响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作用发挥的限制因素:
(1)政策时滞。例如,认识总需求的变化,首先认识需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政策,需要一个时间过程; 其次,认识了需要采取的政策后,从制定政策到国会讨论、表决、通过也需要时间,如果前者称为认识时滞,则后者可称为政策时滞; 最后,从采取了一定政策到该政策见到效果又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可称为效果时滞。
(2)不确定性,主要指两方面的不确定性:①各种乘数难以准确地确定,包括各种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以及财政政策乘数等; ②总需求变化的不确定性,例如,本来预测经济萧条需要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但很可能这种政策出台不久,投资需求从而总需求就忽然强劲起来,导致扩张性财政政策变成了通货膨胀的导火线。
(3)外在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例如,国际资源价格的大幅度突然波动,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突发性变化等,都可能导致原有财政政策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4)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也会严重影响政策的有效性。如果财政扩张会使利率明显上升,
第 4 页,共 3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