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现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善后大借款

【答案】善后大借款是1913年袁世凯为镇压革命派而向外国银行团进行的借款。1913年4月,袁世凯为消灭国民党在南方各省的革命势力,以办理“善后”为名,未经国会同意,以盐税、关税及直隶、山东、河南、江苏四省中央税款为担保,先后与英、法、德、日、俄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借款总额为2500万英镑。

2. 红卫兵运动

【答案】红卫兵运动是文化大革命期间的全国性的青年学生运动。1966年5月29日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学生组织红卫兵,并在6月24日和7月4日写了2张提倡“造反”的大字报,7月28日他们将2张大字报送交毛泽东。

8月1日毛泽东复信支持清华附中红卫兵及其造反行动。随后红卫兵组织在全国大中学校迅速发展起来,并走上街头破四旧、进行革命大串联。红卫兵成为“文化大革命”的突击队,引发了全国的大动乱。1968年底以后,随着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红卫兵组织名存实亡。

3. 《孙文越飞宣言》

【答案】《孙文越飞宣言》是1923年孙中山与苏联代表越飞在上海联合发表的宣言。1923年1月,苏联特使越飞来沪与孙中山会晤,商讨关于改组国民党、建立革命军以及共产国际援助

中国革命等一系列问题。26日,双方联名发表《孙文越飞宣言》,为国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基础。

4. 皇姑屯事件

【答案】皇姑屯事件是日本关东军谋杀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30分,张作霖乘坐的专列经过京奉、南满铁路交叉处的三洞桥时,被日本关东军预埋炸药炸毁,张作霖被炸成重伤,送回沈阳后,于当日死去。

5. 百家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答案】百家争鸣”是我国发展科学和艺术的重要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这是1956年4月,中央政治局在讨论十大关系时确定的。1951年,毛泽东为中国戏剧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1953年前后,毛泽东针对学术研究中的不同观点的争论,提出了“百家争鸣”。1956年5月26日,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应邀向在京的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全面系统地阐述了

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教训,也借鉴了外国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经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工作的基本性和长期性的正确方针。这个方针提出后,在科学界和文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它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活跃了人们的思想,使科学文化艺术界的各部门出现了生机勃勃的景象。

6. 抗美援越

【答案】抗美援越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申张正义,援助越南抵抗美国的一场战争。1955年,美国破坏1954年的《日内瓦协议》,取代法国势力进入南越,破坏了1956年普选,阻碍越南和平统一,大力武装吴庭艳集团,妄图使南越成为美国在东南亚的反共前哨阵地。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处于严峻时期,中国坚决支持日内瓦协议在越南的实施,支持越南人民和平统一

1965年4月,国家的斗争。应越南要求,中越双方签订了向越南派出支援部队的有关协定。从1965

年10月至1968年3月,中国向越南派出地空导弹、高炮、扫雷等部队32万余人,同时还向越南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中国从政治上、道义上、军事上等多方面为越南的抗美救国提供了无私援助。

7. 大跃进运动

【答案】大跃进运动是1958〜1960年全国范围内试图在工业和农业上“跃进”的社会主义建设1958年5月八大二次会议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8月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后达到高潮。“大运动。

跃进”的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大跃进使得钢铁合格率低下,大量资源遭到浪费,最终难以为继。

8. 中央研究院

【答案】中央研究院是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的最高学术研究机关。1928年在南京成立,1949年搬迁台湾。它的主要任务是实行科学研究,指导、联络、奖励学术研究。院长先后由蔡元培、朱家骥等担任,下设数学、天文、物理、化学、地质、动物、植物、气象、历史语言、社会、医学、工学、心理学等13个研究所。

9. 蒋桂战争

【答案】蒋桂战争是1929年国民政府内部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与蒋介石势力之间的战争。属于新旧军阀在帝国主义操纵、指使下爆发的,以混战的形式反复争夺霸主权的非正义战争。以白崇禧、黄绍站败逃越南,李宗仁通电下野失败而告终。

10.东北易帜

【答案】东北易帜是1928年张学良宣布服从国民政府的事件。皇姑屯事件之后,统治中国东北的奉系军阀将领张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布从即日起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将北洋政府的五色旗换成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东北易帜标志着北伐和北洋政府

的正式结束,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

二、论述题

11.简述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答案】(1)历史背景

重庆谈判是国内、国际条件共同促成的。

①国内条件

蒋介石假借在政治上争取主动,故意借用谈判时间为发动全面内战做充分的准备。中国共产党为了尽可能争取和平民主,力图通过谈判捍卫人民的利益,并尽量在争取民主的过程中揭露反动派的真面目,教育和争取对美蒋抱有幻想的人们。

②国际条件

扶蒋反共是战后美国对华的基本政策,但慑于世界大战刚结束,因此它采取了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尽可能使其在中国确立主体地位,另一方面鼓励双方从事协商,尽力避免内战的发生。

(2)主要内容

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同周恩来、王若飞由延安飞抵重庆,开始了战后国共两党的谈判。经过40天的谈判,双方于1945年10月10日签订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主要内容有:

①条列了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以及政治民主化、召开国民大会、人民自由权、党派合法化、特务机关、释放政治犯、地方自治、军队国家化、解放区地方政府等12个问题。

②在国民党同意和平建国基本方针、承认各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并承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的前提下,中国共产党表示承认蒋介石的领导地位。

③军队国家化和解放区政权问题是双方斗争的焦点,在这两个问题上都没有达成协议。

小久,国民党便撕毁协定,发动了内战。但此次会议表明了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愿望,争取了众多力量对共产党的同情和支持。这是一次影响深远的发展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活动。

12.中共“七大”、国民党“六大”和抗战后期两种中国命运的斗争。

【答案】抗战后期两种中国命运的斗争如下:

(1)中共“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的方针是“团结一致,争取胜利。”大会提出当前党的任务是实现民族的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为实现这一任务并制定了相应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②中共“七大”向人民指明了建立新民主主义新中国的明确目标。大会总结了我国民主革命的历史经验,制定了具体的纲领和政策。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下,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中国的光明前途,提供了可靠地保障。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