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932经济学理论之宏观经济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 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 为什么在IS-LM 模型中,由P (价格)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

【答案】(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总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总需求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价格水平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在宏观经济学中,为了说明价格水平对总需求量的影响,引入了总需求曲线的概念,即总需求量与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几何表示。在凯恩斯主义的总需求理论中,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主要由产品市场均衡理论和货币市场均衡理论来反映。

(2)在IS-LM 模型中,一般价格水平被假定为是一个常数(参数)。在价格水平固定不变且货币供给为己知的情况下,IS 曲线和LM 曲线的交点决定均衡的收入(产量)水平。图将会说明怎样根据IS-LM 图形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 根据IS-LM 模形推导总需求曲线

图分上、下两个部分。上图为IS-LM 图。下图表示价格水平和需求总量之间的关系,即总需

求曲线。当价格P 的数值为君时,此时的LM 曲线LM (P 1)与IS 曲线相交于E 1点,E 1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为y 1。将E 1和Y 1标在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 1。

现在假设P 由P 1下降到P 2。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LM (P 1)移动到LM (P2)的位置,

E 2点所表示的国民收入为y 2,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 2点,可在下图中找到D 2。按照同样的程序,

随着P 的变化,LM 曲线和IS 曲线可以有许多交点,每一个交点都代表着一个特定的y 和P},从而构成了(b )图中一系列点。把这些点连在一起所得到的曲线AD 便是总需求曲线。

从以上对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 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2. 简述IS-LM 模型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1)IS-LM 模型的内容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虽然论述了利息和收入水平的关系,但陷入了循环推论:利率通过投资影响收入,而收入通过货币需求又影响利率; 或者反过来说,收入依赖于利率,而利率又依赖于收入。希克斯在《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个尝试性解释》一文中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模型,即IS-LM 模型,以解决循环推论的问题。

在IS 曲线上,有一系列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 在LM 曲线上,有一系列使货币市场均衡的利率及收入组合点。IS 曲线与LM 曲线交于一点,在该点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其数值可通过解IS 与LM 的联立方程组得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如图所示。

图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图中,IS 曲线与LM 曲线交于E 点,这时决定的国民收入与利率使得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同时实现了均衡。E 点以外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存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非均衡状态。(2)IS-LM 模型的意义

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是对凯恩斯经济理论整个体系的最流行的阐释。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原理,认为国民收入决定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原理的支柱

又是建立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以及心理上的流动偏好这三个心理规律基础之上。这三个心理规律涉及四个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货币需求和货币供给。凯恩斯通过利率把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联系起来,打破了新古典学派把实物经济和货币经济分开的两分法,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上的均衡利率要影响投资和收入,而产品市场上的均衡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和利率,这就是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但凯恩斯本人并没有用一种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联系在一起。汉森、希克斯这两位经济学家则用IS-LM 模型把上述四个变量放在一起,构成一个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作用如何共同决定国民收入与利率的理论框架,从而使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得到了较为完善的表述。不仅如此,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分析,也是围绕IS-LM 模型而展开的。因此可以说,IS-LM 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

3. 怎样理解凯恩斯的“有效需求”概念? 假如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国民收入和就业将发生什么变化? 凯恩斯认为应采取何种对策?

【答案】(1)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理论的基石。凯恩斯认为有效需求是社会上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产品供给价格指的是导致企业愿意雇用相应数量工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时所必须获得的收益,这个收益正好等于生产这些产品所必需的生产要素的成本加上预期的利润,社会上所有产品供给价格之和即总供给价格; 需求价格是指企业预期社会上人们用来购买其产品的价格,总需求价格是全部企业预期社会上人们愿意用来购买全部商品的价格的总和。

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都随就业量增加而增加。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说明在一定就业量下产品的预期收益将大于诱致这一就业量所必需的收益水平,这时企业有利可图,因而会扩大生产,增加就业; 相反,则会缩减生产,减少就业量。只有当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相等时,企业才获得最大预期利润,扩大生产将使得收益抵不上成本,缩小生产将无法获得最大收益,因而企业生产既不扩大,也不缩小,达到均衡状态,这时的总需求水平就是有效需求。

(2)假定某一年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同时存在着失业,表明有效需求不足,于是失业率就会上升,国民收入水平就会下降。凯恩斯认为,这时就需要由政府出面用膨胀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如增加政府支出或降低税收)或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对经济加以干预,以降低失业率,提高国民收入水平。

4.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答案】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分析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结合GDP 的概念可以看出,GDP 所度量的是事后的产出,其值显然与观察者将其视为两个国家还是一国的两个地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