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学615设计艺术史二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花丝
【答案】花丝是指用金或银制成细丝所制作的各种工艺品。实际上,战国青铜器的金银错,唐代的平脱,已是它的前身。花丝的产地,主要有北京、上海和成都。
2. 鸡冠壶
【答案】鸡冠壶因壶上近口处有一个鸡冠形的有孔的大鼻而得名。又因它近似马蹬,也称马蹬壶。它是仿皮袋的一种陶瓷造型样式,壶体有仿缝线、皮条、皮扣、皮绳等纹饰。鸡冠壶以堆贴为常见,是辽瓷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产品。
3. 夹缬
【答案】唐代开始流行的一种丝绸等织物的印染方法。做法是,以两块图案相同的镂空花版,将按幅宽对折的织物夹住,从两面施染,花纹对称。有的作品因多次施染,能形成多种彩色的图案。
4. 官窑
【答案】在汝窑影响下产生的,在大观、政和年间建于汴京,窑址迄今未发现。宋室南渡后,在杭州凤凰山下设立官窑,又称修内司窑或内窑,在郊坛下设的新窑,称为郊坛下官窑。宋代官窑的釉色以粉青为代表,紫口铁足,往往有蟹爪纹等开片。
5. 铜镜
【答案】以青铜铸造的鉴容用具。正面光滑明亮,背面常有装饰图案。中国早期的铜镜已见于齐家文化遗址,经战国两汉、唐两个高峰后,艺术转向衰落,入清,为玻璃镜取代。
6. 画象石
【答案】一种作为祠堂墓室等建筑用的刻有装饰画的石刻,多出现在山东徐州、河南南阳、陕西绥德及四川地区,其中以山东最丰富。以平雕为主,表现一定的情节内容,反映了汉代社会生活和思想的具体内容。
7. 新石器
【答案】在打制的基础上,普遍磨光、常常钻孔的石器。是新石器时代主要的生产工具,注重材料的选择,并体现了对称、质感等重要的工艺美术法则。其材料、技术和若干器形为原始玉器继承。
8. 原始瓷器
【答案】原始瓷器是瓷器的萌芽,在许多商代文化遗址出土了原始青瓷器物和残片。这些器物都是以高岭土或瓷土为原料,烧成温度一般达到摄氏1100℃以上,器表施有薄釉,釉色青绿带褐黄,吸水率比陶器低,胎质比陶器更坚固。原始瓷器是商周制陶工艺的一大发明,也是中国制陶业的转折点,在中国陶瓷工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填空题
9. 唐代的印染方法很多,著名的有_____、_____、_____、碱印、拓印等。
【答案】夹撷;蜡撷;绞撷
10.唐代织锦发明了利用纬线起花织出的_____,著名的陵锦纹样_____。
【答案】纬锦;陵阳公样
11.花瓷是_____彩瓷,始创于_____代。
【答案】釉上彩;元代
12.战国铜镜绝大部分为_____形,第一次集中揭示了_____创作规律。
【答案】圆;圆形适合图案
13.商代青铜器以_____作为主要纹饰。
【答案】饕餮纹
14.太平天国设立了从事专业生产的“_____”,按军制编组。有土营(建筑)、木营(木工艺)、金匠营(金银工艺)、织营〔染织工艺)、绣锦营(刺绣工艺)、镌刻营(雕刻工艺)等。
【答案】诸匠营
15.战国的织锦花纹以_____为代表。
【答案】菱形纹、几何纹
16.元代陶瓷制作最有成就的是_____和_____的烧成。
【答案】青花;釉里红
17.商周青铜器工艺美术中,青铜是_____的一种合金。
【答案】红铜与锡
18.六朝时漆器的_____工艺是这一时期新创的。
【答案】夹伫法、斑漆、绿沉漆
三、简答题
19.简述你对“画像石(砖)”的认识。
【答案】(1)画像石与画像砖是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材料,兼具绘画与雕刻两种造型形式。画像石是一种雕刻着不同画面,用于构筑墓室或享祠的建筑石材,属于石刻,汉代最为盛行。其题材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天文星象、社会生活等。技法有线刻、浅浮雕等。造型洗练,风格朴拙。以孝堂山画像、武梁祠画像为代表。
画像砖就是用拍印和模印方法制成的图像砖,属于陶砖。画像砖的图案一般用木模印制而成,也有直接在砖上刻划的。艺术造诣最高的是四川成都一带出土的东汉后期画像砖。
(2)汉代画像石、画像砖的艺术特点体现在构图方式、形象塑造、雕刻技法三个方面。 ①主要的构图方式遵从了传统法则,即以平面的散点和分层方式布局,形象按上下层次、左右关系获得在空间中的位置,没有提供向纵深延伸的暗示。
②形象塑造具有影形观察和线描表达两个显著特点。物象的体积消失在剪影式的平面造型中,以曲线为主的轮廓线强调了形象的形体与动态特征,几乎所有的形象都处在行进、跳跃、顾盼、飞腾的运动瞬间。
③雕刻技法主要有阴线刻、阳线刻、浅浮雕等。画像石最普遍的是减地平雕加阴线刻,即在平整的石面上剔去形象轮廓之外的部分,使形象呈浅浮雕状,然后用阴线刻出轮廓内的细部。
20.简述彩绘陶与彩陶的区别。
【答案】(1)彩绘陶:在烧成的陶坯上画花,因而花纹容易脱落。主要作为明器使用。
(2)彩陶:在陶胎上画花后,再进行烧制,花纹不易脱落。是主要的生活材质。
21.简述五代秘色窑的特点。
【答案】(1)以青瓷为主,瓷器制作极尽装饰之能事。一般均用刻花、划花、印花的方法。线条洗练,图案活泼,反映出五代陶瓷装饰艺术的较高水平。
(2)器皿的造型在唐代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壶的流和口相平,壶底由唐时的平底加以圈足,碗作喇叭形。五管壶很流行,但多出于墓葬。瓷器上有镂雕狮、凤等动物的,制作精巧。
22.简述“异质同构”说的基本内容。
【答案】(1)“异质同构”说由二十世纪西方新兴起的格式塔学派代表人物阿恩海姆提出。他认为艺术作品具有一种力的结构,一种表现性,这种力的结构与主体的生理结构之间具有某种相似性,当几种不同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的一致时,就可能激起审美经验,即“异质同构”。
(2)异质同构原理对于审美过程的分析:世界万物都具有力的结构,事物的本质属性是由客体自身的表现力决定的,而不是主体的“灌注”、“外射”。因此,将一个事物的外部表现性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进行比较,在决定事物的表现性方面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3)这一理论从“心·物”、“个体·世界”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论述美与美感的产生,企图将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古典艺术与现代艺术,构成一个逻辑连贯的整体,同时对现有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