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大连外国语大学文化传播学院868外国文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迷惘的一代
【答案】迷惘的一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语出美国女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的评价。后来成为以海明威为中心的文学流派的名称。迷惘的一代由一些美国作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后来影响扩展到欧洲其它国家,以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为代表。这些作家大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征入伍的年轻人,在战争期问饱受身心创伤,在战争结束后失去了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找不到出路,在孤独、迷惘、仿徨中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进行消极反抗。“迷惘的一代”的创作,真实地反映了战后年轻人迷惘苦闷的精神状况。海明威的作品《太阳照样升起》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迷惘的一代”在创作形式上勇于创新,语言具有简约主义和口语化倾向,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影响深远。
2. 神话
【答案】神话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它是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生产力的水平低,人们不能科学地解释世界、自然现象和原始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和变化,以及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大致分为五类: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和发明创造神话,其中以创世神话最为重要。
3. 湖畔派
【答案】湖畔派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在英国流行的消极浪漫主义的诗歌流派。即由居住在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的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结成的诗歌流派。在文学上,共同反对古典主义传统,向往唯情论,歌颂大自然。通过缅怀中古的淳朴来否定现实的城市文明。其中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其代表诗作是《丁登寺》。柯勒律治的代表作是《古舟了咏》,充满神秘怪诞色彩。骚塞的长诗《审判的幻景》是诌媚英国王室之作。
4. 托尔斯泰主义
【答案】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宗教思想和宗教观的代名词。在托尔斯泰的思想中,除了对现实的无情批判以外,还热切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一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复活》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最高成就,也是托尔斯泰主义最深刻的形象体现。主人公聂赫留朵夫的忏悔和灵魂自救是托尔斯泰主义“到的自我完善”的体现。
二、简答题
5. 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案】古典主义是17世纪兴起于法国,后流传到欧洲其他各国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近代欧美文学的第二次文学思潮,是封建社会向资产阶级社会过渡时期的产物,为君主专制政体服务是其创作的目的。古典主义文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有为君主专制王权服务的鲜明政治倾向性
古典主义文学拥护中央集权,歌颂贤明君主,强调国家利益的至高地位,要求文学为王权服务。高乃依的《熙德》将国王塑造成明辨是非的君主,最终靠他的力量结束了矛盾冲突。作者塑造了一个睿智英明的国王,在此赞美了王权,表露出自己在政治上拥护王权、维护国家统一的主张。
(2)注重理性
古典主义将理性看作时代精神的核心,强调个体对王权的服从,对义务的践行,主张克制情欲。古典主义作家往往强调人们的行为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谴责非理性行为,表现荣誉、责任、义务等理性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熙德》描写男女主人公在荣誉、义务和爱情的冲突中,在理智指引下选择忠于义务而放弃个人感情,从而获得圆满结局。
(3)模仿古代,遵循规则
古典主义将古希腊罗马文学视为楷模,重视艺术规范,尤其遵守三一律,推崇悲剧,主张运用严格的艺术规范,包括华丽、典雅的语言,处理旧有的题材,反映王公贵族的生活,形成了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规则。《熙德》取材于西班牙传说,遵循悲剧原则,风格庄严崇高。
(4)推崇华丽、典雅的文风,人物塑造类型化突出
古典主义诗剧往往是完美的艺术品,高乃依的语言具有雄辩遒劲的阳刚之美,代表了古典主义的崇高风格。同时古典主义作家只追求“普遍人性”,性格单一。他们把人的本质看作是每个人生来就有的抽象的属性,而不是一切社会关系的综合,往往将人物的性格塑造成凝固不变的嗜僻,忽略环境对人物产生的影响。
6. 简述哈姆莱特延宕其复仇行为的原因。
【答案】哈姆莱特延宕其复仇行为的原因主要有:
(1)深刻的社会原因在复仇的过程中哈姆莱特意识到自己的行动已不单是为父报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伟大目标前,哈姆莱特想要行动,但又不知如何行动,这就造成了他行动的拖延。
(2)恶势力过于强大时代与人文主义的局限性又决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因此只能孤军奋战,最后终于被恶势力吞没。哈姆莱特的悲剧己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而是人文主义者和整个时代的悲剧。是哈姆莱特所代表的人文主义者的局限性所致。
(3)哈姆莱特的“恋母情结”哈姆莱特的母亲应该是爱克劳狄斯的,不然她也不会在其夫老哈姆莱特新亡、尸胃未寒之际选择嫁给克劳狄斯。而恰恰是因为哈姆莱特存有“恋母情结”,他
爱自己的母亲,而自己的母亲爱自己的叔父,如果杀死叔父,其母亲就会很伤心,这对其复仇行为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7. 如何评价《高老头》描写的父爱?
【答案】对《高老头》描写的父爱的评价:
(1)本能的带着情欲的父爱
小说中的高老头将全部的生命都倾注到两个女儿身上。高老头的妻子死后,不少人要把女儿嫁给他,他都拒绝了,而是把所有的爱一下子倾泻到女儿身上,疼爱两个女儿的感情发展到了荒谬的程度。高老头把全部的希望和感情寄托在女儿身上,并以满足女儿的欲望作为自己最大的快乐。而两个女儿信奉资产阶级的道德原则,攀附权贵和获取金钱是她们的人生哲学。高老头的这种父爱是崇高的真诚的,出于为父者的本性,是受本能所驱使的,带有一种情欲的。然而,这种“崇高的父爱”却得不到好报。高老头病危期间,盼望看到两个女儿,可她们始终不来。就这样,高老头成了情欲的牺牲品。
(2)无原则的缺乏理性的父爱
高老头对两个女儿的爱是崇高的真诚的,但同时又是无原则的缺乏理性的。他的两个女儿从小就娇生惯养,从小就给她们灌输资产阶级吃喝玩乐的人生观。但不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波旁王朝复辟,贵族重新得势。这样,高老头这个面条商人被上流社会认为是不光彩的不受欢迎的人,他也成了两个女婿的心病。尽管如此,两个女儿明明知道父亲己被榨干了,但为了情人的债务,竟算计老父亲赖以活命的最后一笔存款,为了一件金银铺绣的舞衫,竟逼得父亲卖掉最后的餐具,明明知道父亲快咽气了,女儿心中盘算的却是如何到巴黎名门贵胃的舞会上去出风头。
(3)庸俗的卑微低贱的父爱
高老头是个庸俗的人,他的父爱也是庸俗卑下的。当他知道拉斯蒂涅爱上自己的小女儿但斐纳后,不但不生气,还极力鼓动拉斯蒂涅去追求自己的女儿。为了满足女儿的情欲,高老头竟去掉父辈的尊严,置伦理道德于不顾,殷勤地为她们忙碌。高老头的庸俗卑微低贱来源于他的爱,来源于他失去理智的爱。高老头这样爱着女儿,可女儿并不爱他,直到他死去,女儿女婿都不肯给他送葬,只派了辆空车去送灵。这哪里还有丝毫的亲情,真是莫大的讽刺。
8. 浮士德和梅菲斯特是怎样的形象?
【答案】《浮士德》是一部关于梦想者和发展者的诗剧故事,浮士德与梅菲斯特是诗剧中两个主要人物,其各自的形象分别是:
(1)浮士德的形象典型性
①资产阶级的典型形象
浮士德既反映了资产阶级积极进取的时代精神,也反映了资产阶级特有的局限性。从歌德自我的精神探索和欧洲知识分子奋斗历程中,歌德提炼出来五个阶段,以探索人生真谛、实现理想、有所作为的进取精神一以贯之,推动浮十德——经过具有代表性的五个探索阶段,概括了欧洲自宗教改革以来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探索人生、追求真理的整个历程。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浮士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