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人文社会科学学院88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唯物论
【答案】唯物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物论和辩证法是统一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从不同侧面研究同一对象一一客观物质世界。唯物论着重说明世界的物质性、客观性,辩证法着重说明客观世界是运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唯物论是坚持辩证法的唯物论,辩证法是坚持唯物论的辩证法。
2.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答案】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体体现。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兔。
3. 发展
【答案】发展是指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事物的发展原因是事物联系的普遍性,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即事物的内因。
4. 资本原始积累
【答案】资本原始积累是指通过暴力使直接生产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由此使货币财富与迅速集中到少数人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发生在资本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形成前的历史阶段,所以称之为“原始积累”。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是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 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进行残酷的殖民掠夺是资本原始积累的又一个重要方式。
5. “两个必然”
【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两个必然”指的是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讲的是资本主义灭亡和共产主义胜利的客观必然性。
6. 辩证法
【答案】马克思主义认为,辩证法是指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是在肯定矛盾的基础上关于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给辩证法下了科学的定义:辩证法不过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体系,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可以把辩证法简要地规定为关于对立面的统一的学说。
7. 真理的客观性
【答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真理有两层含义:
(1)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作为一种主观的思想形式,是把不依赖于人而存在的外部客观世界作为认识对象的。真理最根本的特征就在于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揭示,就在于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致性。
(2)指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凡是能够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得到实践的证实、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
8. 人的自由
【答案】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自由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而不是强迫的发展。马克思认为,那时,人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人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且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也得到发展。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或每一个人的发展,而不是只有一部分人的发展。那时,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事实上的平等,整个社会是和谐的,社会发展与个人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为代价。
9. 经济全球化
【答案】(1)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经营活动实际上就开始在全球范国内进行组织,这意味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萌芽。到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则大大加快了。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多样性的,表现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球化。
(3)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和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推动了经济全球化。
10.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答案】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采取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两种形态,根据这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以将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生产资料的价值通过工人的具体劳动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其转移的价值量不会大于它原有的价值量。尽管不同形式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的形式有所不同,有的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全部转移,但是转移的总是生产资料原有的价值量。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己的物质形态而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不发生增殖,所以马克思把这部分资本叫作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可变资本的价值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而是由工人的劳动再生产出来的。在生产过程中,下人所创造的新价值,不仅包括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且还包括一定量的剩余价值。由于这一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是不变的,而是一个可变的量,所以马克思把这一部分资本叫作可变资本。
二、简答题
11.简述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及其历史地位。
【答案】(1)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服务的。
(2)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包括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思想、哲学思想、经济思想、教育思想、文学艺术思想等各种理论与思想形式,涵盖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宗教观等各种思想观念,它们相互有机联系,渗透到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本质上是维护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思想体系。当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以后,特别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以后,随着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展开,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口益演变成公开为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辩护,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局限性。
12.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答案】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改造外部世界,创造出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存在着主观符合客观的真理问题,而且存在着按照主体的需要和尺度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价值问题。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
①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价值是实践追求的根本目标,同时又是制约实践的主体尺度,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基础上是辩证统一的。
②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