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聊城大学外国语学院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单选题
1. “如果现在在大学里有医学系甚至有财经系,而没有教育系,那么这只是表明,直到现在人对他的身体和荷包的健康的珍惜还是甚于对他的精神健康的珍惜,他对后代的物质则富的关心,超过对他们的优良教育的关心。”作此表述的教育家是( )。
A. 乌申斯基
B. 苏霍姆林斯基
C. 凯洛夫
D. 赞科夫
【答案】A
【解析】乌申斯基是19世纪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主张,为发展教育学,培养一批教育学者,最好的途径便是创办教育系。设立教育系的目的是研究人和人性的一切表现及其在教育艺术上的专门应用。他说,如果我们把我们的健康托付给医学家,那么我们就要把我们的子女的道德和心智托付给教育者,把子女们的灵魂,同时也把祖国的未来托付给他们。由于乌申斯基以其卓越的理论探索和教育实践活动对19世纪后半期俄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被誉为“俄
国教育科学的创始人”“俄国教师的教师”题中所述正是乌申斯基关于设立教育系的理由的论断。
2. 西周国学,天子之学称“辟雍”,诸侯之学称( )
A. 明堂
B. 国子监
C. 乡校
D. 伴宫
【答案】D
3. 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的基本观点是( )
A. 教学跟随发展
B. 教学与发展并行
C. 教学促进发展
D. 教学等同于发展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维果茨基有关教学与发展关系认识的考查。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教学塑造着发展、促进着发展。“教学跟随发展”主要体现的是
皮亚杰等人的观点。“教学等同于发展”主要体现的则是桑代克等人的观点。
4. 裴斯泰洛齐认为,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是( )
A. 儿童对母亲的爱
B. 儿童对父亲的爱
C. 儿童对全人类的爱
D. 儿童对上帝的爱
【答案】A
【解析】本题是对裴斯泰洛齐要素教育理论的考查。该理论认为,教育过程要从一些最简单的,为儿童所能接受的“要素”开始,再逐渐转到日益复杂的要素,促使儿童各种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些要素是作为儿童天赋的能力表现在儿童身上的,它们是进行各种教育的依据。要素教育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数目、形状和语言)。按照裴斯泰洛齐的要素教育理论,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可能发展起儿童对父母的爱、儿童对全人类的爱,并最终发展到儿童对上帝的爱。
5.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 )
A.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B. “过而勿惮改”
C. “言必信,行必果”
D. “一以贯之”
【答案】A
6. 视学成为一种正式的制度开始于(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魏国
【答案】B
7. 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 )
A. “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壬戌学制”
D. “戊辰学制”
【答案】C
8. 受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转弱,行为随意性强,自我控制水平低,在对其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 )。
A. 实验法
B. 访谈法
C. 观察法
D. 问卷法
【答案】C
【解析】由于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不强,不具有阅读能力,所以不能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另外,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也不宜采用实验法。因此,在对幼儿进行研究时较适宜采用观察法。
9.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课程改革的代表人物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面世。下列对该书基本主张的概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强调学术标准,注重教学内容的现代化
B. 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和发现教学法的运用
C. 强调中小学教师和课程专家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D. 主张任何学科都能以某种方式交给任何年龄阶段的任何儿童
【答案】A
【解析】心理学家布鲁纳以《教育过程》为名发表了改革中小学课程报告。其基本思想是:①强调早期教育,发掘儿童智力潜力; ②逐级下放科学技术课程,缩短高级知识与初级知识的距离; ③用结构主义教育思想作指导,编制结构课程,并使之与教学过程结构和儿童的智力发展结构相适应,成为儿童可掌握的内容; ④鼓励学生用探索的发现式方法学习。布鲁纳是结构主义的代表,结构主义教育的主要观点包括:注重教授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由于任何一门学科都可以构成一系列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组成的基本结构,因此,教授任何一门学科,主要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这门学科所特有的研究方法。
10.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促进教育机会均等,英国工党政府将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合并组建成新型中学。这种中学是( )。
A. 完全中学
B. 统一中学
C. 综合中学
D. 文实中学
【答案】C
【解析】战后英国主要的中等教育机构类型是由文法学校、技术中学和现代中学三种形式构成,各种中学的差别反映了教育的不平等性,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争论。1965年工党执政期间,决定在保留文法中学和公学的前提下把其余中学全部改造成综合中学,以体现教育机会均等,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