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620艺术学概论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直播

【答案】直播是指广播电视节日的后期合成与播出同时进行的播出方式,分为电视现场直播和网络直播。电视现场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电视节日的播出方式,其充分体现广播电视媒介传播的优势。网络直播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步制作和发布信息,具有双向流通过程的信息网络发布方式。电视直播显现的时空既有现在时又有过去时; 网络直播除具备电视的两大时空之外还具有压缩时空的功能,如同步的文字直播、图片直播、赛事直播、手机直播和比分直播等各种直播频道和样式。

2. 巴洛克艺术

【答案】巴洛克艺术是指17世纪风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及葡萄牙语的“变形的珍珠”。巴洛克艺术潮流对当时的艺术设计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波及到雕刻、绘画、家具、服装、音乐等领域。其代表作家作品有普杰的《克罗托那的米罗》、卡拉瓦乔的《埋葬基督》、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等。

巴洛克艺术的特点主要有:①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 ②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艺术家的丰富想象力; ③运动与变化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 ④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⑤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例如在建筑上重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综合。此外,巴洛克艺术也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等领域里的一些因素和想象; ⑥浓重的宗教色彩; ⑦大多数巴洛克的艺术家有远离生活和时代的倾向,如在一些天顶画中,人的形象变得微不足道,如同花纹一般。

3. 精神分析学

【答案】精神分析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流派。它是用一种独特的精神分析方法来研究人的无意识的理论和科学,主要包括无意识沦、本能论、泛性论、梦论、人格论等。精神分析学美学是在运用精神分析学的基本观点来解释美和艺术问题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最基本的美学主张,就是强调人的无意识与本能冲动在艺术创造与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和深层动因。创始人为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一弗洛伊德,代表人物还有荣格、阿德勒等,该学派用无意识、泛性欲主义和梦幻来解释文艺和审美现象,把艺术看成是性欲的转移和升华。

4. 叙事散文

【答案】叙事散文是散文的一种样式,以记叙事件、描写人物为主。叙事散文通过真实事件

和人物的记叙描写,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叙述描写中,也可夹以抒情、议论。叙事散文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其侧重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5. 意匠

【答案】意匠是文艺美学术语,指艺术家从事艺术创作时的匠心独运,或日艺术活动中创造性的构思设计。语源于西晋文学家陆机的《文赋》,其具体操作内涵包括:对生活素材的收集、概括、提炼,对客观物象的位置经营,对作品主题的发掘等。

6. 新古典主义音乐

【答案】新古典主义音乐是20世纪初开始盛行的一种创作思潮,它主张音乐应回归到“古典”当中去。最典型作品有斯特拉文斯基的《阿波罗》、《妖女的亲吻》、《圣诗交响曲》等。这些作品有的选自古代神话故事,有的采用中世纪宗教题材; 在音乐上力求模仿古代音乐风格,创作手法上则多运用现代技术。

7. 艺术美

【答案】艺术美是指经过艺术创造实践,把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美加以概括和提炼,集中地表现在艺术作品中的美。艺术美是艺术创造的人类审美活动的结晶,是现实生活的典型概括,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集中、更典型。艺术美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不仅要反映社会和自然的美,而且要显示艺术家自我心灵的美。艺术美虽然源于生活,但并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的独特创造,是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感情形象。

8. 工业设计

【答案】工业设计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对于传统实用工艺的重大发展,它将技术活动与审美活动有机地统一到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实践中,并通过市场推广扩展到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许多领域。工业设计产生于20世纪30至40年代,是一种代替实用艺术的新型工业艺术创作。广义上讲,凡是采用现代工业手段生产的便是工业设计,狭义的工业设计指的是产品设计。

二、论述题

9. “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分别对艺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现代主义文化与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区别

①哲学基础不同

如果说现代主义更倾向于尼采哲学的‘旧神精神”,那么,后现代主义更倾向于尼采哲学的“酒神精神”,具有更加彻底的悲剧色彩。

②在人的主体性问题上的看法不同

现代主义文艺具有鲜明的自我中心特色,强调弘扬个性与表现自我; 与此相反,后现代主义却

突出自我怀疑,强调主体丧失。

③侧重点不同

如果说现代主义致力于建构,崇尚结构主义,那么后现代主义则更多地致力于解构,崇尚解构主义。在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后现代主义首先消解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其次消解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区别,最后更是消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的界限。事实上,后现代主义真正推崇的是大众文化,在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商品社会里,在大众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下,后现代主义使大众文化更趋向于娱乐化和游戏化。

④作品追求特色不同

如果说现代主义文艺作品大多晦涩难懂,富有哲理性,需要欣赏者具有相当高的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才能读懂或看懂,并且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哲理意蕴,那么,后现代主义追求的却是一种平面感,反对文艺向深度开掘,主张无深度的平面文化,追求感官刺激和文化游戏,使得文化进一步向世俗文化、娱乐文化、消费文化和商品文化发展。

⑤对待艺术特征的态度不同

艺术的特征本来就在于独一无二的创造性,或者称作独特性。但后现代主义为了适应商品社会的需求,通过工业化大批量生产和大众传播媒介,突出“复制”的作用。这种“复制”使得艺术成为摹本,可以大量发行,诸如影视音像作品可以通过录音带、录像带、VCD 、CD 、MP3、MP4和因特网等现代技术广泛流传。

(2)“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化对艺术产生的影响

①现代主义对艺术产生的影响

西方现代主义的萌芽始于19世纪中叶象征主义的出现,标志是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的问世。现代主义艺术思潮的正式形成,是在20世纪初叶,以德国为中心的表现主义,以法国为中心的超现实主义,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未来主义,以英国为中心的意识流文学等,几乎是同时在欧美盛行开来。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德国表现主义电影《卡里加里博士》,法国超现实主义作家布勒东的文学作品《可溶解的鱼》,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意识流小说《尤利西斯》,意大利诗人、剧作家马里内蒂编选的《未来主义诗集》等。

②后现代主义文化对艺术产生的影响

后现代文化批判超越了现代主义,进一步向着两个极端发展:一极朝着更为激进的方向迈进,以先锋艺术的精神体现出对传统文艺和现代经典的彻底反叛; 另一极则面对整个被商品化了的社会,朝着大众文化和通俗文化迈进,追求大众性、平面性、游戏性、娱乐性。

后现代文化包罗万象、十分复杂,它将大众的世俗文化与知识分子的哲学文化融合起来,将消费性文化与消解性文化融合起来,将商业动机和哲学动机融合起来。后现代主义往往采用荒诞、调侃、反讽、拼贴、嘲弄、游戏等多种手法,来突破传统文艺乃至现代主义文艺的审美范畴,追求一种全新的表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