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6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呈现了哪些新面貌?

【答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立即投身于中国革命的洪流中,使中国革命呈现出新面貌,主要体现在以下:

(1)中国共产党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成立的,它的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使当时中国革命的前途焕然一新;

①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人民有了可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保证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发展;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的指导思想,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

③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国际援助和避免走上资本主义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后,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日标。

(3)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在中国掀起了第一个工人运动的高潮,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开始从事发动农民的工作,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4)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实行国共合作。并在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掀起了大革命高潮,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2. 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为什么连续出现“左”倾错误?

【答案】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第一次是1927年11月至1928年4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第二次是1930年6月至9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 第二次是1931年1月至1935年1月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连续出现这些“左”倾错误主要有以下原因:

(1)主要原因在于全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对于中国的历史现状和社会状况、中国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的实践没有统一理解。当时,中国共产党还不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实际全面地、正确地结合起来。

(2)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内部事务的错误领导和瞎指挥。

(3)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浓厚的“左”倾情绪始终没有得到认真地清理。

(4)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中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占大多数,使党处于小资产阶级思想的包围中。党内出现只注重书本知识,不注重实际的教条主

义,只注重感性知识而轻视理论的经验主义,影响党的思想、路线和政策。

3. 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案】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分别体现在如下:

(1)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正规军的抗战; 在战略技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进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这是由国民党政府的阶级本质和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不仅使国民党正面战场节节失利,而且危害群众利益,不得人心,使国民党政府孤立于人民群众之外。

(2)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3)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积极抗战,正面战场在整个抗战中起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也遭受了巨大损失,特别是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一面消极抗战,一面制造反共摩擦事件,其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虽然坚持抗战,但重点是在准备抢夺抗战胜利果实,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十分有限。

4.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

【答案】中国共产党为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做了以下工作:

(1)土地革命时期,党内连续发生“左”倾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这些错误的发生,主要是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统‘的理解而产生的。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强调,为了纠正错误,必须端正思想路线,实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总结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毛泽东早就提出,要注重调查研究,反对本本主义。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中共中央用很大的精力,去总结历史经验,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3)1935年12月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批判了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4)1936年12月毛泽东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这部著作,总结土地革命战争中党内在军事问题上的大争论,系统地说明了有关中国革命战争方面的诸多问题。

(5)1937年夏,毛泽东写了《实践论》、《矛盾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判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的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思想路线。

5. 如何认识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失败的原因、教训?

【答案】(1)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①戊戌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维新派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

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维新派的政治实践和思想理论,不仅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②戊戌维新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主张用君主立宪制取代君主专制制度。戊戌维新运动虽然未能成功地建立起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制度,其颁布的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若干措施也未能生效,但在政治、经济等领域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③戊戌维新运动也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在维新运动期间,维新派通过组织学、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开办学堂,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维新派的推动下,文化界还形成了广泛的文化革新运动,而且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④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习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如主张革除吸食鸦片及妇女缠足等恶俗陋习,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倡导讲文明、重卫生等。

(2)戊戍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①客观上,维新派的势力非常弱小,将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反对变法的守旧势力却相当强大,新旧势力对比的差距预示着这场运动如履薄冰,难以取胜。 ②主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性也是这场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不敢否定封建主义。他们在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度,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一一封建土地所有制。

第二,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他们虽然在人声疾呼救亡图存,却又幻想西方列强能帮助自己变法维新,结果却是处处碰壁。

第三,惧怕人民群众。维新派的活动基本上局限于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的小圈子。他们不但脱离了人民群众,而且惧怕甚至仇视人民群众,因此,运动未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3)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教训:

戊戌维新运动的失败,不但暴露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同时也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就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而“戊戌六君子”的鲜血也促使一部分人放弃改良主张,开始走上革命的道路。

6. 辛亥革命为什么会失败? 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答案】(1)辛亥革命失败原因:

封建主义在军事实力、政治经验及社会基础等方面,都大大超过革命派,这是其失败的客观原因; 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具体而言,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从经济基础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导致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近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的经济方式虽然在中国出现了,但一直未能成为中国经济的主要成分。经济基础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有较强的革命要求,想